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問題不在“新三寶”,在民進黨價值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8 08:41:18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呂秀蓮在選前即認為“教育部長”杜正勝應該向全民道歉。呂秀蓮所指,當然是指中正紀念堂改名與“大中至正”改匾牌的一系列衝突有關。據報載,杜部長與莊主祕可能因為事件處理不當,使民進黨多位候選人的民調下降了許多;這或許是呂秀蓮希望杜正勝道歉的原因。因而在民進黨大選慘敗之後,綠營再度興起一波批鬥“教育部”杜、莊二人與“行政院新聞局長”謝志偉的呼聲。高雄縣長楊秋興更直指政府發言人像“小丑”。從坊間傳頌的“上杜下謝又連莊”說法,即可知這三人言行已成檢討民進黨敗選的指標人物。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要民進黨此刻為中正紀念堂更名與拆匾言行所引發風波道歉,當然是師出有名,但還是來得太遲、太不夠誠意。太遲,是指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星期了;若真有誠意道歉,為什麼早不表達,偏偏要等到民調數字出來、大選輸掉之後才表達?太不夠誠意,是指道歉應該是反映內心的道德虧欠,而非外在的選舉成績。我們總希望,民進黨的格局能夠再大一點、視野能夠再廣一點、反省能夠再深刻一點,因此以下要從教養面與倫理面論述比選舉勝負更高的“價值”。 

  既然事情的近因是中正紀念堂的拆牌與改名,我們就從蔣中正開始談起吧。蔣介石當年以增訂“憲法”“臨時條款”的方式讓自己做了那麼多年“總統”,對不對呢?當然不對!他在任內維持了那麼久的戒嚴,使台灣的民主進程停滯不前,應不應該呢?絕對不應該!因此,中正紀念堂的名稱要不要改、該建築應以何種方式呈現歷史,都是可以討論的公共議題。但是無論如何,所有的討論與改變,都應該依循民主的方式進行。民進黨應該要了解:只有站在民主的高點,才有資格批評當年的戒嚴與威權。如果用違法、霸道、粗暴的手段,以新的威權嘴臉去批判舊的威權,那就根本否定了民主自由的理念與價值。一月十二日大選人民所唾棄的不是“上杜下謝連莊”三個人,而是唾棄民進黨最近所反映的、也是杜謝莊三人所代表的違法作為、粗暴作為、反民主作為。 

  當然,作為其實對照著心態;威權作為的背後,正凸顯出當事人對民主與多元價值理解的膚淺。莊國榮絲毫不以自己之所為羞恥,還認為自己是在堅持“大是大非”;而杜正勝更是動輒要反對他的人“醒醒吧”。姑且不論政府官員有沒有資格主張六成的選民“沒有是非”或“尚未覺醒”;即便未覺醒的只是少數人,這些人也都有無可撼動的價值判斷權利。如果有些人認同某個威權人物,社會仍然要予以尊重,這才是正港的多元價值。在自由與多元的理念下,沒有人比別人更清醒、也沒有人比別人更理解是非。 

  社論指出,“教育部”杜部長最大的問題,是他偏狹的意識形態與剛愎自用的處事態度;投射在中正紀念堂的事件處理,自然就凸顯其粗暴與一意孤行。“教育部”主祕莊國榮的問題,則是其教養太差,連最基本的做人禮貌都不懂,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以粗鄙下流的語言謾罵其他官員。謝志偉的問題,則是他對台灣發言人應有之禮儀、氣度、修為體認淺薄,形諸於外則是小丑般的作風。因此,杜謝莊等人真正的錯誤是其心態、修養、人品。即便改名、拆牌都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的共識,但文化水平之高低、社會風俗之厚薄、待人接物之禮儀、是非善惡之判準,卻是更值得珍惜、值得維護的社會價值。我們認為杜莊二人應該向台人道歉,但這道歉是為其“禮”數之失,而非為一黨一私牲“羊”之損。“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這句古語,套在專研古史的杜正勝頭上,果真是貼切無比。 

  總之,民進黨能反省當然很好,但是我們希望他們拉高格局,不要只是從選舉的勝負加以反省。套用一句政客們常說的話:“選舉是一時的、價值是永久的”;如果該黨能從杜謝莊等人的言行不當,理解到台灣人民唾棄他們的真正原因,那才是真正的檢討、真正的成長。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是看不到具有深度與高度的反省論述─這才是民進黨真正的危機。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