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新“立院”新願景:優先M型社經立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31 08:03:18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說,新“國會”明日開議,優先任務有二:一、建構完備的陽光法案;二、針對M型社會的趨勢,制定生產與分配平衡的M型社經法制體系。

  先談陽光法案。國民黨在“立院”占超級多數,且可能在三月贏得“總統”大選。此一態勢的優點是“府院合體”、“完全執政”,政局趨於整合,隱憂則在外部制衡較弱。國民黨欲為超級多數建立正當性(Legitimacy),降低社會疑慮,首須全力建構完備的陽光體制,藉由“國法”來維持政府及“國會”的品操;若能使政風清廉,則施政及立法的品質就有了最起碼的保障。國民黨應使其超級多數取得了社會信任,才可能盡情施展。

  再談M型社經立法。M型社會已是大勢所趨,漸漸分成“強群”及“弱群”兩塊。所謂M型立法,是指“國家”法制應一方面提升“強群”的生產力,面對全球競爭;另一方面,則應注意關照“弱群”的經濟分配,創造“社會流動”的條件。具象而言,就是應朝建設台灣為“自由島”或“亞太平台”的方向,來快速釋放“強群”的生產力;且利用“自由島”的運作,增加“弱群”參與經濟分配的機會(如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留住並強化核心製造業、提升內需等),並以共同的經濟成長促進社會福利,以及照顧貧弱的個案。此一M型立法架構,牽涉廣大,涵蓋了兩岸政策、財經法制、社會福利,及教育改革等等;也就是在生產面,要給“強群”自由及責任;在分配面,要給“弱群”安全及希望。

  M型社經立法,是“台灣的改造”,也是“國家的新生”;新“國會”若能以“迎對M型社會,再造台灣新生”為目標任務,立法有了焦點,即可望呈現體系性的成就。

  社論說,“立法院”“藍超大/綠超小”的情勢,頗令台人憂心。如前所述,倘若國民黨未來“完全執政”,在外部制衡削弱的情勢下,更須建立社會信任,亦即建立其多數的正當性。基本面,就是佈建陽光法案;積極面,就是要提出立法藍圖的正確願景,如前述的“M型社經立法”。只要國民黨的品操廉潔,目標正大,應可獲得台人信任,當然也就可能影響民進黨在“國會”內及“國會”外的表現。

  社論指出,民進黨在新“國會”中只有二十七席,謝長廷稱此為“無意義的少數”;此語太過悲觀,未來須看如何建立此一少數的“意義”。由台灣的民主經歷言,民進黨從黨外幾是一無所有的“少數”,走到今日執政了八年,可見“少數”絕非“無意義”。民進黨現在的問題不在“少數”,而是在失去了“正當性”,失去了“社會信任”;正如國民黨現在的問題不在“多數”,亦在必須建立其“正當性”及“社會信任”。

  社論認為,民進黨未來在“國會”的策略路線,也許有兩種選擇。一、回復“朱高正”及“三秒膠”的作風,焦土抗爭。但是,民進黨已失正當性,恐怕此路不通。二、展現政策監督的實力,“以質化量”,爭取社會的認同。畢竟民進黨已執政八年,對於整個政府的任何旮旯角落,皆已瞭若指掌;未來執政的國民黨的一舉一動,若想逃過曾經執政八年的“在野黨”民進黨之耳目,殆無可能。因此,民進黨的“少數”,並非“無意義”。

  民進黨過去從街頭走入議會,未來也可能從議會又走上街頭;正如謝長廷所說“只好搞搞理想,搞搞小左派”,換句話說,就是又走回買空賣空的老路。若唱此調,民進黨可能要冒的風險是:正當性無以重建,社會信任不再回頭,民進黨恐就翻身無望了。因此,“國會”的二十七席,應當為民進黨的未來路線定調,別再步入歧途。

  全世界都走向“M型社會”;社會上出現了“強群”及“弱群”兩大塊。此中所顯示的警訊是:有朝一日可能出現後現代意義的“M型的世界”;分成“強國群”與“弱國群”兩塊。台灣將何去何從,新“國會”應以此為共同面對的挑戰;如此,“國會”多數即具正當性,少數亦不會“無意義”!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