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謝長廷是否得分?綠營不必高興得太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2 08:08:14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此次綠卡風波,身陷風暴的不只是馬英九陣營,更感失落的則是台灣人民。領導人選舉,雙方竟圍繞著另一國的居留證件作肉搏戰,最後演成互咬雙方家人持有綠卡數的多寡,甚至各自引經據典而詮釋美國的法律,這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景象。

  試想,此時只要美國一個小小官員發表任何意見,或匿名釋放出少許真實與否不得而知的資料,都可能對我們的大選情勢造成嚴重影響。果真如此的話,台灣不啻把台灣的前途放在別人手裡,豈不可悲之至?

  社論指出,“綠卡”並不是一個假議題,遺憾的是,雙方陣營舉手投足之間把這個議題完全打到變形走樣。馬英九之所以在此役失分,其實不在於他“曾經”擁有綠卡,而在他面對問題卻輕率回應,以致後來被迫必須一再修改說詞,終使自己最珍貴的“誠實”形象有所折損。亦即,與其說馬英九是傷在謝營刀下,不如說他力圖維持完美,卻反戳傷了這個形象。

  馬英九陷於必須回收自己話語的泥淖,這已不是第一次。市長特別費案的血淋淋教訓,似乎沒有讓馬英九及其陣營學會謹慎說話;包括綠卡及家人買賣股票的問題,馬營武斷式的概括性發言模式,一次又一次留給自己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如此,馬英九與其團隊間的默契不足、隔閡頻現,也頗令人不解;否則,怎麼可能連這麼簡單的事實都說得修補再三,又一再自蹈地雷?而如果連這類單純的狀況都無法妥善因應,人們不會懷疑他的治台能力嗎?

  更準確地說,馬英九這次打得狼狽,並非謝營攻勢多麼凌厲,而是敗在自己驕兵輕敵,且未能一本坦誠面對民眾。試想,如果他第一時間即說明當年擁有綠卡的背景以及後來如何放棄的完整故事,其實並不難獲得民眾的理解;如此一來,又何致留下那麼多空白讓謝營大作文章?

  社論指出,但反過來看,馬英九此役的失分,能否換算為謝長廷的戰略得分,綠營亦不必高興得太早。道理很簡單:在綠卡風波的前半段,謝長廷的“引蛇出洞”之計確告奏效,讓馬英九出了洋相,這是得分。但謝營不知見好就收,卻死纏爛打,揚言手上握有讓對手“一刀斃命”的致命武器,反而暴露了其陰狠好鬥的本性,這是敗筆。

  最後撒手鐧使出來,竟只是一個綠卡檔案編號,且由謝長廷自行宣布:“我認為馬英九綠卡仍然有效。”這個收場,不僅虎頭蛇尾,簡直是“反高潮”。美國的律法自有明文,謝長廷是律師出身,怎麼能憑自己一張嘴就“認定”某張綠卡是否有效?再說,謝營原應已知曉手上證據多少,卻一再過度影射及引伸,指控馬英九欺瞞世人、欺騙蔣經國云云。如此無限上綱,非得咬死綠卡到罔顧事實和情理的地步,反令民眾深覺厭惡,覺得謝長廷又在利用“忠誠牌”抹黑對手。最後,綠卡議題完全偏離主題,也失去了嚴肅意義。

  選舉從來不是神聖的戰爭,但歷經長年的惡意對峙和攻伐,民眾十分期待這場“總統”大選能有足夠的高度,打出不一樣的面貌。謝長廷未始不知民眾的心理趨向,故曾公開揚言“寧失選票,也不打負面選戰”。可惜,綠卡事件卻落入同一窠臼:執政黨利用行政優勢做一面倒的人身攻擊,在野黨的忠貞換一種規格受到質疑,最後真相卻仍然在風中飄搖。也難怪,看在民眾眼裡,增添的恐怕只是更多疏離感了!

  馬謝陣營與其汲汲計算綠卡事件對自己加減了幾分,不如回到大選的初衷,想想自己站在這裡的目的。如果一心只求大位,卻在那裡誆稱民主,糟蹋台灣和人民尊嚴,只會讓人民厭惡。不神聖的戰爭,至少請打得有格調些。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