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報評中國改革開放:中國全球化 世界中國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2 09:29:37  


全球化改變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外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雅科夫·貝格爾日前撰文指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年了。中國偉大作家魯迅的夢想實現了:中國不再用磚頭加固將其與其他民族隔離開的長城。30年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方針與建立市場經濟的方針並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俄羅斯《獨立報》29日刊登了貝格爾這篇題為《中國:沒有圍墻》的文章,要點如下:

  經濟騰飛

  中國在物質上從全球化中得到了什麼?政治穩定、廉價和勤懇的勞動力、各類政策優惠將大量的外國企業家吸引到這個國家:起初是來自港台地區的同胞,然後是美國、歐洲、日本和南韓的大公司。他們在中國站穩腳根後,開始生產日益優質和工藝日益複雜的全球知名品牌,這些商品很快充斥了中國國內以及各大洲國家的市場。

  外國投資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還不到3%,但它們確保了其大部分的對外貿易和五分之一的國家財政收入。外資企業共有員工2800萬人,佔城市工作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兩個世紀前這個頭銜還屬於英國。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這個進程更加快了。今天,中國的摩托車產量佔世界的五分之二、空調佔三分之一、洗衣機佔四分之一、電風扇佔四分之一、電冰箱和化纖產品佔五分之一。

  急劇增長的出口拉動了整個經濟的發展。外國企業家帶來了現代化的工藝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又為民族資本所利用和借鑒。30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無人能敵---年均10%以上。國庫得到快速充實。中國外匯儲備達到天文數字---1.5萬億美元,人均超過1000美元。這還沒有把擁有不少黃金外匯儲備的香港算在內。得益於此,中國在1997 至1998年重創許多亞洲國家的金融危機中經受住了考驗。現在,中國還抓住機會向國外輸出資本,購買其感興趣的不同經濟領域的境外企業資產---在國內能源和原料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這顯得尤為重要。

  沿海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現在,這些地方的城市建設、公共事業和居民福利與發達國家的都市已經不相上下,當然中國內陸地區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