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的最大憂慮 來自內部的藍色絆馬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9 14:42:00  


 
  “PK小組”出列,馬蕭“三條線” 

  但是,失控了! 

  吳敦義卻還是“忍”不住了,“抓耙仔”新聞一出來,吳敦義要“PK小組”提前運作,並指令吳育昇、賴士葆等人和邱毅一起出面,據瞭解,二月十四日的記者會開完後,賴士葆和吳育昇等人就“懊惱”不已,一方面,他們接到很多電話,被罵到不行;另一方面,當天的邱毅發言,他們造成了“背書”效果,傷到馬蕭競選後續基調。 

  馬蕭團隊也個個臉上彷彿被畫了“三條線”,透過各種管道和吳敦義與國民黨團溝通,要求泛藍“鷹派”不能“見獵心喜”,也因此,二月十五日“PK小組”又轉變戰略,以攻擊“鐽震”軍火公司為新主軸,不再理會謝長廷。 

  事實上,馬英九的布局中,這種“兩面意見”爭論一直不止。 

  “綠卡”事件也是如此。春節前,謝長廷打出的“綠卡”風暴,確實讓馬陣營措手不及了一陣子,據瞭解,“卡馬”風暴初期,不但讓馬英九受挫,要怎麼處理危機?都曾經讓馬英九的團隊中,產生了意見對立的爭執。馬英九的護照資料,馬總部在最短時間內已拿到手了,但要不要立刻公布?因對整體戰略考量的差距,馬總部產生了兩派意見。 

  長期和馬英九有“革命情感”派人士認為,既然謝長廷喊出了“48小時”的“最後通牒”,那就讓謝長廷“玩兩天”,一方面可以刺激泛藍群眾的危機感,另一方面,謝長廷話說得滿,48小時卻虎頭蛇尾的話,馬英九再公布護照資料,正好可以讓謝長廷“灰頭土臉”。 

  另一派人士則認為“戰術作為上雖可以如此,但‘格局’太低了,只是想到選舉攻防,沒有長遠治國的考量”,認為綠卡風暴應“快刀斬亂麻”,不要讓選舉陷入了 “負面選舉”泥淖中,拖延下去,將會讓一些人對馬英九的“能力產生懷疑”,造成“能完全執政與負責嗎?”的疑問,對馬蕭既定選舉基調將產生不利印象。 

  選舉或“治國”?兩條路線之爭 

  兩派爭論後,找到了妥協方案,就是一方面等謝長廷公步資料後才公布護照,但在謝長廷公布資料的同時,馬英九卻開記者會公布財經政策,不理謝長廷,展現“正面選舉”的姿態。 

  兩派人士的爭論,是來自對選舉戰果的期待與認知不同。一派人士認為,台灣選民的板塊固定,整場選舉最終仍是基本的“藍/綠”比是“55%:45%”。再怎麼“正面”,也不會改變最後瞬間的“投票慣性”。 

  另一派則認為,由於陳水扁執政失敗,加上馬英九團隊已耕耘許久的“刨綠根”作戰,應把“馬/謝”比設定是“60%:40%”。馬英九應以順勢打破藍綠壁 壘,得到部分綠色選票為目標,將來若勝選,因“壓倒性獲勝”,才能擺脫“對抗糾纏”,擺脫“藍綠鬥爭”宿命,完全執政負起完全責任。但板塊論者認為,這種 說法,只是“理論”過去並無“實證經驗”,存在不確定的風險。 

  局勢發展化解了這個內部紛歧,一名馬團隊長期輔選成員指出:“原本謝長廷是挖了個‘口袋’要讓馬英九陷進去,結果是謝長廷自困於口袋!” 既然如此,馬團隊內部也就不再爭論了,緊接下來的最後三十幾天,就看謝長廷繼續膠著在社會上已激不起更大波濤的“綠卡”,馬英九則是“冷處理”,全台趴趴 走,收割過去一年以來的“刨綠根”和挖樁角的成果。 

  沒想到,還是因“抓耙仔”風波,又引起“泛藍鷹派”的橫生枝節,雖然馬英九團隊已認定“不需理會謝長廷”了,但怎樣擺平泛藍內部的不斷雜音與突槌?恐怕,在未來三十幾天內,才是馬英九攻頂之路的更大考驗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