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政協會議中共組、宗教組也開放 倡原味報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1 08:59:20  


除全部開放56個小組討論外,政協還將大幅增加記者招待會和集體採訪場次。圖為去年兩會期間,記者在會場外進行採訪報道。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有關人士透露,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團組的開放規模及程度將有較大突破,堪稱歷年之最。尤其是在開放規模上,由政協34個界別組成的56個討論小組,在“兩會”期間至少分別向媒體開放一次。也就是說,今年政協56個小組至少會向媒體開放56次,比往年最多只開放十幾個為多。以往較為“敏感”、從未對外開放的中共組、港澳特邀人士組、宗教組等,也將首次向媒體開放。 

  香港文匯報引述有關人士透露,除全部開放56個小組討論外,政協還將大幅增加記者招待會和集體採訪場次。“兩會”新聞中心會繼續延用去年實行“境外記者可直接聯繫採訪代表委員”的做法,鼓勵代表委員“零距離”面對記者。此外,代表委員名單、駐地、聯繫方式、精彩提案議案等重要信息也將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官方網站上公佈。 

  代表資料提案網上公布 

  有政情人士認為,人大、政協這些開放理念和創新措施,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既然政府都把政務公開當作己任,人大和政協,沒理由不更開放。” 

  熟悉兩會的記者都了解,每年“兩會”政協界別分組討論時,委員們精闢大膽的發言和建議,是“兩會”精彩新聞的重要來源。即使有重要領導在場,委員們的發言基本上不會“穿靴戴帽”,也不會虛與委蛇,大多都是就國計民生等熱點難點問題,大膽建言,言辭激烈。只可惜,由於以往“兩會”的限制,很多個性化、高水平的發言和建議,令媒體難得一見。 

  委員倡“原汁原味”報道 

  有政協委員直言,以往經過媒體篩選過濾出來的“兩會”報道,大多都是一些“安全系數”很高的套話,“只見骨頭不見肉”,很難被廣大群眾認同。他們認為,“兩會”是國家和地方高層政治運作的載體,肩負著團結人民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如果沒有最廣泛的群眾參與,“兩會”意義將大打折扣。 

  他們建議,“兩會”期間增加小組討論開放度,讓媒體“原汁原味”報道“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的發言和討論,對普及“兩會”精神、監督代表委員的社會責任,都將起到巨大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