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突破政策盲點 才能吸引台商回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3 08:15:49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扁政府釋出多項政策鬆綁訊息,似乎都圍繞著“吸引台商回流”的主軸。綠營曾經痛罵台商“錢進大陸”、“商人無祖國”,如今選前卻又萬般殷切地召喚拉攏,此一對比的確諷刺。

  台商是兩岸政經情勢交迫之下的特殊產物,曾是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初期重要的拓荒者和貢獻者,近兩年來卻陷於當地投資條件丕變的險境。大陸新近上路的勞動合同法和企業所得稅法等規範,雖非針對台商而訂,但由於其法治架構仍不無選擇性執法的可能,使得許多大規模台商因動見觀瞻而可能處於不安心的情境。再加上另有很多原本提供台商的優惠性條件逐漸取消,台商的競爭優勢不再。近來輿論觀察台商在中國大陸的處境,有謂“倒的倒,逃的逃”者,有謂“可能引發台商再次遷徙潮”者,其景況艱辛可見一斑。

  商人的生意嗅覺靈敏,政治人物則是政治嗅覺靈敏,於是政府在選前向目前頗有“落難”之虞的台商伸出招徠之手。陳水扁放出“特赦台商”之說;“經濟部”研辦如“○○六六八八”優惠工業區土地租金等方案;甚至陸委會提出設置境外經貿特區的構想,建議允許特區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以降低勞動成本。這些優惠條件當然看似都有吸引人之處,但“短多”未必有利於全體布局;政府若誠心吸引資金回流,首先要突破處理台商議題的基本盲點才行。

  政府面對台商的最大盲點是什麼?社論指出,就是總以政治角度看台商,而不能回到經濟角度理解小如台商生存環境、大如國家整體發展的需求。民進黨基本教義派對台商“惡之欲其死”的時候,不但對台商極盡汙名化,連台商返台投票也要製造出“中國走路工”的罪名,甚至在動用種種政治和司法力量整人之後,才又冒出“特赦說”欲拉攏人心,難怪強硬派如曹興誠直接回答不領情。和艦案大鬧一場,致使國際級大廠的聯電損失慘重,董事長和總經理等領導階層無不名譽受損;如今聯電已連續打贏對“經濟部”的行政訴訟和司法一審,此時卻忽然從天而降“特赦”之說,這種“愛之欲其生”的特別待遇,出爾反爾,亦教人難以承受!

  社論認為,陳水扁把經發會結論共識的兩岸經貿“積極開放”搞成“積極管理”,直如個人即興之作,本來就是政治動作而非經濟政策,此為眾人皆知。政府如果能站回經濟的起點看台商問題,應知回流重點不在短期的差別性優惠條件,而在長期政策的穩定性和基本投資環境之健全。中國大陸的新勞動合同法和企業所得稅法等,雖為包括台商之內的大型企業製造短期陣痛,但專家評論亦多指出其逼催企業轉型升級的用心,可見對經濟長期發展有所前瞻企圖。

  反觀台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原為其全球布局的必要經營,中小型及傳統企業為比較利益而出走大陸,亦可能有助島內產業升級;結果卻都受盡政策阻撓,島內政經亦虛耗倒退,白白浪費了建設為亞太平台的時機。如今政府端出的壓低勞動成本、特區內差別性待遇、政府補貼的土地優惠條件等所謂“利多”,未盡符合自由市場原則,並非今日全球性競爭趨勢中的最佳策略,與台灣所應追求的本土條件優勢和產業升級夢想亦背道而馳。而政府之所以汲汲於此政策短多,其背後動機難道不又是政治考量、選舉考量優先於經濟思維嗎?此盲點一日不突破,台灣的經濟藍圖一日成不了大格局!

  社論呼籲,協助台商回台投資,乃一和時間賽跑之事。但望政府不要只為選舉故而政策作多,要誠心誠意從政治思維中鬆綁,把握稍縱即逝的時機,吸引“鮭魚回流”。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