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誰能讓台灣變得更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2 09:26:25  


  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一向強調無黨無派的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和夫婿、婦產科名醫紀展南,日前以“挺清廉”的立埸,公開站出來支持國民黨的馬蕭團隊。張博雅強調,兩夫婦眼中沒有國民黨、民進黨之分,眼裡只關心台灣,希望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選出的“總統”能讓台灣更好。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說,我們認為,張博雅夫婦此時“挺身而出”,表態支持馬蕭,有重大的指標意義。他們的立埸不但代表關鍵中間選民的意見,也反映出廣大民眾的看法。 
  
  民主選舉的理性表現,本來就應以政策取向來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台灣選舉之讓人產生惡質化的印象,關鍵就是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的“奧步”,使民眾關切的問題遭到誤導,拼選舉變成了打一埸是非混淆的大爛仗。所謂綠卡事件,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如今,“中選會”經過一番查証後,確認了所有候選人的國籍問題;但整個過程,卻讓台灣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剝奪了廣大選民聽取更多政策論辯的時間和空間。
  
  選前媒體進行的最後一次民調顯示,馬蕭團隊在涉及“治國能力”的四項指標方面,包括“振興台灣經濟”、“處理兩岸關係”、“處理族群問題”與“捍衛台灣主體性”,都較謝蘇獲得民眾好評。我們認為,選擇這四項指標來考驗藍綠兩組候選人的治“國”能力,具有相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因為,台灣今天面臨的重大問題,大致不會超出這四項指標的範疇;而國、民兩黨針對這些指標涉及的問題,也有其各自截然不同的主張。 
  
  就以“振興台灣經濟”為例,這是台灣民眾最關切,也是對馬蕭團隊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最表肯定的一項指標。值得注意的是,民眾之所以相信馬蕭團隊有能力振興台灣的經濟,主要因為他們認為馬蕭處理其他三項指標問題的表現,有助於台灣經濟的振興。首先,馬蕭處理兩岸關係主張以和為貴,即以談判代替對抗。實際上,今天的兩岸關係並非處在一個全然“零和”的狀態,屬於經濟領域的部分,有許多可以通過互利互補,創造雙贏的結局。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目的就是讓方擱置爭議、共同發展;而大力推動三通的著眼點,也是為振興經濟廣開出路。我們認為,只有在族群融和、同心協力下,才可以提高台灣的談判籌碼;也只有足夠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才可以有效捍衛台灣的“主體性”。 
  
  社評指出,民進黨的作法恰恰相反。其“去中國化”的政策,已無限上綱到影響兩岸關係問題的處理。經濟上自外於中國大陸,使台灣陷入自我孤立的窘境。台商被迫自謀生計,外商則裹足不來,台灣被視為投資者的禁地。尤其是,民進黨為拼選舉搞族群鬥爭,不但造成社會的對立,也腐蝕了台灣內部的團結。面對這种情況,台灣根本無力捍衛其主體性。民進黨面對這一個訴求,採取的手段不是務實而是務虛,最終淪為宣傳口號罷了!
  
  經過民進黨八年的執政,台灣己被虛耗了八年!任何務虛的說法和作法,都不再能夠騙取民眾的選票。誰能讓台灣變得更好?答案民眾早已心知肚明,現在就等選舉那天的到來!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