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民進黨需要刮骨療“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9 10:31:43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說,大選失敗後的民進黨,似是已經結束傷後喘息,在頗有些大鳴大放的氛圍下,開始了一連串必然需要而又來得太遲的檢討。這個事關未來興亡成敗的檢討,伴隨著黨主席職位爭奪和追究敗選責任內鬥的暗潮湧動,頗有些來勢。檢討的內容,不僅包括諸多困擾民進黨多時的問題,而且也包括了民進黨“台獨黨綱”的存廢,以及對兩岸關係定位等重大問題,可謂大大小小,包羅萬象。也難怪,對一個輸得幾乎精光的政黨,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新一代要求改革

  文章說,對於民進黨近年來,尤其是今年的兩個重要選舉,屢戰屢敗的原因,台灣社會各界為之把脈問診者不盡其數,其中不乏鞭辟入裡者,但那畢竟不是民進黨的共識。民進黨諱疾忌醫,日積月累,可謂已經病入膏肓。這次痛定思痛之後,民進黨要來一次全面檢討,雖然為時已晚,大勢已去,但相較於未來發展,仍不失為亡羊補牢。打響頭炮的,是民進黨內的一群明日之星,一群少壯派人物。日前綠營前“立委”段宜康等一幫人召開記者會,提出“民進黨改革芻議”,總結敗選原因,提出建言,要求民進黨中央修改黨章、全面檢討提名等項制度,還點名道姓,認為陳水扁要為敗選負最大責任。隨後,同樣是民進黨少壯派的羅文嘉,也提出對民進黨改革建言,分析民進黨形象的蛻變過程,認為當務之急是“重新擦亮民進黨這塊招牌”。

  段宜康和羅文嘉等人的舉動,代表的是民進黨新一代的力量和利益,雖然他們都被貼上代理人的標籤,但這些看法和主張與美麗島時代的那些長輩有著明顯不同的特點,尤其是在突破傳統束縛方面,敢於直言,而且較為務實。他們彼此之間的理念和對未來的訴求也不盡相同,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失敗後的民進黨需要一個大的調整和徹底改革。

  失敗關鍵在路線

  文章指出,民進黨執政八年,令原先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創黨二十多年的民進黨在短短的時間裡先是失去了立法院的制衡優勢,接著又痛失執政地位,其創之大、痛之深可以想像。落淚者有之,拋棄台灣遠赴他國定居者有之,甚至還有自焚者。民進黨的失敗用崩潰形容而無過之。對此,作為將自己的理想和未來事業交付與民進黨的少壯派,並不會比他們的長輩少操心,如此沉淪下去,他們也難有出頭之日。

  然而,民進黨的失敗主要在於骨子裡的“獨”素,在於不切實際的政策方針,尤其是在兩岸關係發展上定位的錯誤。民進黨以“台獨”起家,但其反獨裁和推動民主運動,才是受到民眾支持的根本原因,才有得以上台執政的基礎,而並非依賴其“台獨”的綱領。然而,民進黨美麗島事件的那些領袖們,錯誤地判斷了歷史和現實,並在執政後,錯誤地判斷了島內島外的形勢,並以強硬路線和手段推行之,結果怨聲載道,免不了下台的命運。民進黨甚至將改善兩岸關係視為洪水猛獸,在選舉前還操弄“台獨黨綱”和“入聯公投”,並企圖以此贏得選票,但事實證明此路不通。民進黨的問題已經不是哪一個人或是哪一個幫派的問題,是路線問題。

  謝長廷敗選後聲稱,“是個人的挫折,不是台灣主體的倒退”,陳水扁則避談責任,他在愚人節當天與新當選的馬英九“禮貌會面”,仍再三強調不存在“九二共識”。扁謝兩人可謂民進黨的前輩元老,對於民進黨的失敗,從根本上看,至今都沒有能夠找到致命的病根在哪裡,兩人仍舊在“主體意識”和一國一邊的傳統意識中不能自拔。

  要承擔才有希望

  文章表示,國民黨提出務實的兩岸政策主張,馬蕭配強打經濟牌,提出“兩岸共同市場”,儘管民進黨在選舉時一再攻擊,甚至不惜歪曲事實,但民眾仍然擁護。馬英九當選後,隨即宣布一系列有關兩岸經貿的政策,包括三通政策、開放大陸旅客來台和擴大人民幣兌換業務,已經令台灣的經濟籠罩在一片祥和氣氛中,不僅民眾沒有抵觸,相反卻寄予了期望,可見民心何在。

  對於民進黨的少壯派而言,必須清晰認識到“台獨”的危險性和危害性,要對台灣未來的社會有承擔,就必須負起相應的責任。無可置疑,作為未來的在野黨,民進黨更應該在台灣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等各項事業上,建言獻策,發揮作用,才能有建設性,才能贏得社會大眾的擁護,才能成為一個正而八經的在野黨,而不是鬥士、“台獨”分子、“立法院”肢體衝突製造者。

  民進黨並非沒有未來,並非沒有希望,要保持最大在野黨的地位,成為台灣社會正常發展的動力而不是阻力,民進黨就必須借此敗選後的檢討機會,借助於一個新的黨主席產生,而逐漸地、毫不遲疑地丟棄舊思維、舊觀念、舊理想,刮骨療“獨”、脫胎換骨才有希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