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天機莫測 民進黨促成了胡蕭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7 08:26:30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民進黨促成了胡蕭會,此話怎講?

  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從二○○○年說起。“連蕭配”在“總統”大選慘敗,連蕭二人竟告分道揚鑣。二○○一年,蕭萬長自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一度並成為陳水扁的“首席經濟顧問”;連戰則在二○○五年以國民黨主席的身分訪問大陸,並成立“國共平台”。數年之間,連蕭各走各的路,看不出交集。

  誰料,二○○八年馬英九竟然找上蕭萬長做競選搭檔,而“馬蕭配”又大勝,且以連戰的“國共平台”提供的互信基礎,及蕭萬長的“基金會”提供的題材,居然在一夕之間即湊成了舉世矚目的“胡蕭博鰲會”;至此,“連平台/蕭基金會/馬選“總統””,原本三路“分進”,立即匯流而成“合擊”的交集場面,演出了令世人意外又驚嘆的一頁!

  歷史的大道莫非是曲折的?如果不是因國民黨下野八年,連戰豈有可能訪問大陸?又如果不是民進黨的倒行逆施,連戰訪問大陸在台灣民間又豈有正當性?而若不是國民黨下野,蕭萬長又豈會“淪落”成“共同市場”鍥而不捨的兩岸說客?且國共兩黨之間又豈有可能搭起“平台”?兩黨最高階層又豈有機會面對面地頻密互動?而若非民進黨失盡人心,馬英九及其兩岸政策的變革又豈能獲得多數選民的背書?如果沒有了這一切,怎會有“胡蕭會”?又豈會有“四個希望”與“四個繼續”?

  社論說,據此以論,八年的代價雖大,卻儼然已產生重大的報償:一、終於證實台獨鎖“國”的路行不通,使“維持現狀/開放交流”的兩岸政策不再被誣為“賣台”,且經馬蕭勝選建立了此一政策的民主正當性。二、國共高層人物利用這八年的“空窗期”,經歷了難得的親身交往,交換了“設身處地”的思維,並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互信。三、國民黨因為下野才有與中國大陸頻密接觸的機會,如今國民黨從在野黨又轉為執政黨,雙邊接觸層次亦告水漲船高,立即變成“執政黨對執政黨”,可謂是渾然天成的“無縫接軌”。

  社論認為,若無八年的點滴累積,不可能有今日局面。國民黨在野與中國大陸互動了八年,累積了未來執政與中國大陸互動的珍貴資產;而民進黨執政八年使台獨鎖“國”的政策宣告破產,無形中成為國民黨未來開創兩岸新局的最佳背書人。對兩岸來說,過去這八年可謂是因禍得福。

  過去八年,從北京的角度看,台獨聲勢不斷升高,正名制“憲”,公投入聯,去“中華民國化”;這使得北京必須正視“維持現狀”,甚至在布胡熱線中出現“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政策主軸轉為“反獨先於促統”。從台灣內部的角度看,則由於陳水扁失政敗德,又將去蔣、鞭屍、拆匾、二二八、去“中華民國”、正名制“憲”,及入聯公投等,操作得民怨沸騰,致使台獨的道德性及正當性急劇耗弱,其鎖“國”的兩岸政策亦引發社會質疑。

  社論指出,於是,兩岸出現了兩條走向相對的動線:一條是中國大陸認為台獨氣焰上升,一條是台灣民眾對台獨的評價下降;一長一消之間,國共平台在民意的支持中搭起,國民黨開放交流的政策獲得民主背書,馬英九亦以兩岸新局代言人的角色贏得“總統”大選。冥冥之中,請問誰是造成此一形勢的最主要推手?難道不正是民進黨?難道不正是陳水扁!

  社論表示,八年抗戰,國民黨從在野黨回復成執政黨,國民黨固然點滴在心頭,中國大陸也應從國民黨“失去政權/重新執政”的鏡鑑中,體認民主與民本的真諦。經過八年互動,兩岸高層如今不應只是鉤心鬥角的鬥爭對手,而應當多少變成一種相互砥礪與相互提升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畢竟雙方的共同使命皆在造福人民。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可謂是八年形成的最珍貴資產,應當共同珍惜維護。

  至於民進黨,執政八年累積了促成胡蕭會的一切條件,這究竟是有心栽花,還是無心插柳? 


    相關專題: 博鰲論壇 胡蕭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