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短短一個月,民進黨轉向,有趣的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1 09:55:45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選後至今尚未滿月,新政府仍未籌組完成,但整體社會氣氛已有不小的變化。隨著蕭萬長博鰲行帶來兩岸融冰,台灣八年“鎖國”的窒悶似已陰霾盡散;而隨著民意的趨向開放,舊政府對新政府提出的若干主張也提前配合採行,顯示良性競爭的機關已經啟動。

  具體的事例俯拾皆是。對應馬蕭的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陳菊要爭取陸客“南進南出”或“北進南出”,增加高雄市的商機。在農產品方面,雲林縣將配合奧運登陸舉辦水果展售會,縣長蘇治芬更親自率團赴澳門行銷;而曾力阻台灣水果登陸的農委會,也決定斥資補助八縣農產品銷陸。

  影響所及,連一些民間豬農都摩拳擦掌,要將台灣優質豬肉賣到大陸。除此之外,對應馬蕭宣布七月將開放人民幣兌換,央行日昨決定先一步開放“買入”業務,雖嫌保守,但至少踏出務實的一步。

  社論指出,這樣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政治除魅”的過程。過去八年,在本土意識及“台獨”口號的催眠下,許多原本正常的經貿活動被當成禁忌,原本開放的言論領域被畫為禁區,原本簡單的交流事務讓人不敢碰觸;扁政府的諸多禁制羈礙了人民,最後也大大局限了自己的作為。民進黨敗選後,這些符咒一一剝落,人們才發現,過去八年大家不敢踏入的那個禁區,設禁的理由其實沒有那麼可信,也沒有民進黨宣稱的那麼多危險。

  以博鰲會為例,蕭胡的會面固屬難得;但對台灣民眾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一個封鎖台灣的魔咒彈指之間即被解除。蕭萬長跨過扁政府拉起的“危險勿近”黃線,結果是豐收而歸;綠營指他遭到“矮化”,其實他是備受禮遇;民進黨認為絕對不可以拿那紙台胞證,其實透過雙方協商,交由幕僚代辦即輕易解決。民進黨八年來編出來嚇唬人民那套故事和邏輯,禁不起陽光曝曬,瞬間土崩瓦解。

  社論說,這樣的“除魅”過程,深耐咀嚼。大選期間,馬蕭“兩岸共同市場”的主張被執政黨百般醜化,指為投降主義的“一中市場”,謝營甚至編出“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的順口溜,極盡嘲諷及汙蔑。而不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光,民進黨從地方縣市到中央部會都陸續轉向,開始望向海峽對岸,這是多麼有趣的變化圖像!

  同樣有意思的是,北京顧慮台灣方面的感受,不僅一洗北京的僵固、死硬形象,也讓台灣民眾對其務實留下好評。可以說,“政治除魅”的作用,其實已開始在海峽兩岸同時發酵。

  追根究柢,這場除魅的源頭,是台灣公民在大選的集體意志展現,它可以說是一場選民推動的“理性運動”。誤把“本土意識”玩成“鎖國政策”的扁政府遭到選民唾棄,它所賴以支撐的本土及台獨論述也為之斷裂;民粹碎裂、魔咒脫落之後,接下來自然是公民社會向理性回歸。從民主政治或政黨競爭的角度看,政策能夠回到理性辯論,政治能夠回歸良性競爭,這都是讓人樂觀且期待的發展。

  社論指出,走出政治硝煙蔽天的八年,呼吸沒有民粹粉塵的自由空氣,許多人都應該感到心胸開闊不少。短短一句話,莞爾化開了多少人胸中的鬱結。沒有政治咒罵的日子,真清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