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面對未來,兩岸準備好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6 08:39:33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的社論說,全球熟悉東亞事務的專家,在評論三月“總統”大選結果時,無例外都預測兩岸關係未來將出現重大變化,結果這個預言竟在三二二之後就立即出現了。從蕭萬長受邀出席博鰲論壇、包機直航與陸客來台觀光登上時間表、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大陸富豪團來台訪問…等,民進黨執政八年都未出現過的場景,全擠在輪替前的兩三個月一併發生,而且已經是由國民黨在直接主導了。怎麼迎接這個全新的年代?絕對是需要嚴肅面對的課題。 

  過去八年,一言以蔽之,根本沒有所謂“兩岸關係”,只有“兩岸議題”。對話完全停擺,“直航”只出現在“總統”文告與白皮書中,經貿關係被“有效管理”,陸客來台觀光永遠“只聞樓梯響”,這種兩岸情勢如果只是“停滯”還好,更糟的是每逢選舉,“激化兩岸關係”更成為執政黨打選戰的一張牌。 

  社論指出,這種兩岸情勢的後果也很清楚,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思考怎麼因應中國崛起的挑戰,當全球所有領導精英都企圖從中國市場中尋找機會,我們的執政黨卻在思索怎麼藉激化兩岸關係獲取選舉利益,結果台灣不僅未能從東亞經濟新局中掌握任何先機,反而因為惡化的兩岸關係,而在“外交”空間上頻頻失分,甚至淪為主流國際社會眼中的“麻煩製造者”。也可以說,對過去八年而言,兩岸關係其實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斷處理因為兩岸情勢惡化所釀成的危機。 

  社論說,三月大選的結果,改寫了這一切。多數人都清楚,即將執政的國民黨,不會再將“兩岸”當作選舉議題來操作。今後幾年擺在兩岸平台上的,不再是政治性濃的公投、制憲、台獨…等議題,而是經貿、直航、觀光、金融…等偏向經濟的議題。處理這些議題不再需要操縱意識形態,更不需要玩弄政治語言,需要的是更多的實況資訊、更多的理性評估,乃至更多的專業評估與決策,套一句國民黨自己說過的話,我們準備好了嗎?或者更大範圍的問:兩岸都準備好了嗎? 

  千萬不要低估這八年空白所造成的後果。八年的虛擲,讓台灣對大陸的研究幾近乎停擺,台灣相關部門對大陸各個區域經濟現況的掌握,很可能還不如一個跨國公司或商社的情報部門。針對大陸現行的法律、產業、金融、技術、人力資源等課題的研究人才很早就陷入青黃不接的困境,講再難聽一點,或許大陸方面對台灣情況的掌握,還要勝過台灣對大陸的理解,而這個嚴重斷層,可不是兩三年就可以補得回來的。

  社論指出,同樣八年的空轉,讓台灣兩岸事務的人才也陷入斷層,就算陸續找回八年前的大陸事務專家,畢竟還是停頓了八年,此刻所面對的,是一個不同於八年前的大陸情勢,是一群不同於八年前的談判對手,同時所因應的也是一組與八年前完全不同的課題,但管他是專家也好、是生手也罷,一連串的談判協商,五二○之後就得陸續展開了,我們已經編組好這個隊伍了嗎? 

  未來主導兩岸政策的人事布局,只確定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一個人,而江也沒有停歇,已經開始風塵僕僕的在為兩岸事務開始奔走。但無論如何,海基會只是個白手套,海基會董事長也不宜太早站在第一線宣布政策,或是太過介入事務性的商談,待陸委會主委、海基會祕書長等人事正式確定後,兩會未來該怎麼分工、怎麼搭配,權責又該怎麼劃分,跟對岸海協會與國台辦又怎麼互動,恐怕都得重新理出一個章法出來,切莫再陷入多頭馬車、各行其是的困境,更別再重蹈昔日海陸大戰的鬧劇了。 

  社論不諱言說,目前的兩岸形勢,只能說尚處在蜜月期,蜜月永遠是短暫的,蜜月過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怎麼張羅,才是真正在過日子。兩岸間待解決的難題豈止一端?接下來,一樁樁、一件件都會跑出來,要知道,關門對罵其實最簡單,開門交往所需要處理的疑難雜症才多。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可以抱持審慎樂觀,但千萬別陷入過度的浪漫!試想,不過是一個大陸富豪團來台灣考察,什麼投資八字都還沒一撇,一堆台灣房地產會如何如何的荒謬預言全冒出來了,台灣對兩岸的思維,真該走出“跟著感覺走”的年代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