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三大新聞要津換將 中宣部經歷受倚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8 09:12:33  


新任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中)日前在北京出席某活動。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從4月10日至今的半個多月時間內,包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民日報、新華社在內的中國三大最重要的新聞機構陸續換將。王晨、張研農、李從軍成為三家機構新的當家人,新的新聞宣傳陣容初現。

  《大公報》報道,在這批新聞高官的調動潮中,其擁有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曾在中宣部擔任過重要職務,包括蔡武、王晨、李從軍都擔任過中宣部副部 長,張研農與李從軍還是中宣部研究室的搭檔。而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吉炳軒也在本月初調任黑龍江省委書記。這也顯示了中宣部在中國新聞宣傳工作中的領軍作用。

  而從這些新聞重鎮走出去的卸任高官則大多去了著名大學。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26日正式揭牌,原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出任首 任院長。而一同出席揭牌儀式的,還有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原人民日報社社長邵華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國新辦主任趙啟正。另一所重要學 府清華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在2002年剛成立時就聘任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擔任院長。

  對於這一現象,公眾褒貶不一。反對者認為是“扯虎皮拉大旗”,並指此舉將助長中國大學的官本位風氣。而贊成者的理由也很多,首要的一點是因為這些退休高官,本身是新聞傳媒界的精英翹楚,專業水準純熟。

  另一方面,這些前新聞高官,社會關係通達,這對於提升大學影響力、開拓學生視野、營造更多機會也有幫助。如范敬宜曾利用自己的影響,將清華新聞學院一位學生寫的《鄉村八記》,推薦給總理溫家寶,得到溫家寶高度重視和親筆批示,在國內新聞界產生很大反響。

  此外,到大學擔任院長,也成為了中國高官淡出政壇的“第三條道路”。此前一般的退休官員要麼轉任人大或政協,要麼出任一些社會團體的負責人。

  其實,不僅是新聞領域,其他方面的高官出任大學學院院長的情況近年來也是屢見不鮮。去年9月,前外 長李肇星受聘擔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退休後也曾擔任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則是復旦 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