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鄭瑞城接杜正勝爛攤子所面對的挑戰不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7 09:31:08  


  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電/新任“教育部長”鄭瑞城人事案才發布,全台教師會的代表就發表聲明,指出鄭校長不了解中小學教育,需要多加把勁以便進入狀況。在此之前,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的代表也曾表示,希望新教長不要是“吊鋼索、天上飄”的中研院院士。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這些意見都反映出中小學老師與家長對“教育部長”一職長期被大學校長所“把持”的不滿。雖然這樣的不滿其來有自,但恐怕也是出於對教育問題的簡化與誤解。為了避免類似質疑干擾日後的教育政策推動,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此釐清當前教育的癥結,而後再去評論人事。

  許多人都大致同意,當體制與運作上軌道時,行政首長或主管是誰都無所謂,因為制度總能約束個人的或有偏差;但是當體制與運作不上軌道時,就格外需要一位對現況了解的人出任領導,否則很容易會產生扞格不入的困擾。不幸的是,台灣當前的教育環境,偏偏就是體制與運作極不上軌道,以致家長與老師都深怕政府空降一位教改白兔或深綠教父,又把台灣的教育弄得天翻地覆。正因為大家過去四年飽受杜正勝“院士”胡作非為之苦,才有今日對教育首長的開列條件與對中研院院士的詛咒。 

  “教育部”主管全台教育事務,其中包括升學競爭激烈的中小學,以及品質堪慮、發展面臨瓶頸的大學。對於中小學教育而言,新教長必須立刻解決一綱多本或一本的爭議、面對九八課綱是否實施的思辨、正視日益嚴重的高中品質差異,並且要重新帶起全台灣中小學教師、校長等人的士氣,將他們從以往意識形態掛帥的挫折教育行政體系,拉回正軌,一齊為台灣的教育未來打拚。要完成這樣的工作,“教育部”長就必須要對基層教育問題有相當地了解,如此才可能融入中小學的教育環境,迅速找到教育的方向。遺憾的是,新任準教長鄭瑞城自己也承認,他對中小學教育不夠了解。既然了解有限,能不能解決迫切問題都是個大問號,我們也在等著看他怎麼進一步對十二年教育,會有什麼主張、規劃、布局與建樹了。 

  社論指出,“教育部”長的另一項挑戰,則是整頓當前紊亂不堪的高等教育環境。一方面,當局在先前楊朝祥、曾志朗等部長任內,開放了許多專科職校“升格”為學院,使得當前大專院校家數達到一百六十所。另一方面,人民又期望若干所大學能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乃有五年五百億預算之規劃。將來的“教育部”長若要成功使若干大學“退場”,恐怕就不得不面對來自地方民代的遊說與壓力。準“教育部”長鄭瑞城個性溫和,外界以謙謙君子形容,似乎難以想像他有鼓勵大學退場的抗壓性。至於要如何將幾所島內大學推向世界一流,“教育部”長則必須自己有學術卓越的視野、格局、與見地,才能以卓越“過來人”的身分,規劃引領大學出類拔萃的方案。鄭瑞城先生將來要如何帶領大學拔尖,也令人矚目。 

  如前所述,在杜正勝四年胡整之下,台灣的基礎與專業教育環境都不上軌道,都需要了解狀況的人來善後。遺憾的是,“教育部”長只有一人,而台灣教育卻需要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在各處滅火。“教育部”長若能融入基礎教育環境,就必須與基層的老師與校長們“和光同塵”;他若能帶領大學追求卓越,又必須要有“出類拔萃”的菁英色彩。坦白說,和光同塵與出類拔萃是相互矛盾的特質;教長除非人格分裂,否則確實難以兼具。 

  社論說,若干家長不喜歡“天上飄”的中研院士,殊不知院士飛天的學術視野,正是大學追求卓越所不可或缺。有些教改團體不信任師範體系出身的行政官僚,卻忽略了他們遁地帶動基層士氣的能耐。也許鄭瑞城先生的特點,就是他既不了解平實的中小學、也不熟悉頂尖的一流大學,免去了教長人格分裂的條件矛盾。但是,這樣既不飛天亦不遁地的部長,究竟能給台灣教育帶來什麼新氣象,外界恐怕還是得拭目以待。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