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永年:中國表現讓西方“無話可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0 10:33:47  


 
  因此,很多西方媒體和學者在驚嘆中國救災能力和效率的同時,也在開始反思:評判一種制度的好壞,是不是只有“民主”和“威權”這兩個標簽式的概念?所謂“民主”的國家如果不能爲老百姓服務,或者沒有能力爲老百姓服務,那麽這個政府也會失去基礎。

  人性關懷讓意識形態邊緣化

  在此次地震救災上,中國和西方都重視人的價值,重視對生命的關懷。相比之下,西方那些以意識形態來權衡中國政府和社會的觀點,反而被邊緣化了。

  正是中國在地震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愛,符合西方媒體的價值判斷,西方媒體才有了如此之多的對華正面報道。也就是說,西方媒體還是有其道德底綫的,這就是尊重“人道救助”或者“人道幹預”,不管是虛僞與否。

  西方媒體歪曲報道西藏“3·14”事件,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站在西方所謂的“人道主義”立場,只不過它們同情的是達賴喇嘛。因爲達賴喇嘛在西方游說多年,著力塑造“弱者”“被壓迫者”形象。

  因此,西方媒體對華報道所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當中有規律可循,否則我們就很難理解西方媒體對華態度此次180度的大轉彎了。

  歪曲報道還會卷土重來

  從價值觀上來說,中西之間的確存在沖突的一面,雙方間的分歧也會長期存在下去。就是說,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批評還會繼續。

  西方媒體批評中國,甚至更爲嚴重的攻擊中國,以後還是可能會發生。對于中國來說,只要是不懷偏見和惡意的批評,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當然,也要現實地看到,西方的反華勢力、不友好人士還會繼續存在,他們同樣會利用媒體這個平台,尋找機會炒作中國話題,損害中國利益。如果是這樣,中國就必須加以有效回擊。

  筆者認爲,只有中國在公共事務管理和危機處理上繼續保持透明度,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就很難有市場。只要保持開放姿態,西方媒體的報道就不會跑題太遠。即使有,西方老百姓也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也許,幾十年後回頭來看此次地震災難,它在推動中國國際形象改善,以及促使自身現代民族國家的成熟上,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