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瞭望:兩岸關係面臨難得重要機遇“動詞”多起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9 11:35:42  


 交流管道高效多元 

  從1999年海協會與海基會之間的正式管道因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而被迫中斷以來,兩岸交流的任務主要由民間團體承擔。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下,兩岸人員包機能夠由一開始的主要面向臺商、單向、中停的春節包機,逐步擴展到包括所有持合法證件往來于兩岸的臺灣民眾、雙向對飛不中停的四節包機,兩岸相關民間機構居間溝通商談功不可沒。 

  2005年起,共國兩黨共同開啟了政黨交流的大門。三年多來,兩岸政黨交流層次高、范圍廣,並為兩岸各界深入探討如何加強經貿合作搭建了平臺,取得豐碩成果。在民進黨執政、兩岸政治僵局難以打破的情況下,政黨交流開辟了兩岸交流的新途徑,為兩岸關係的改善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是,作為兩岸制度化的溝通管道,兩會商談是不可取代的。兩岸政治關係改善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正是兩會商談的恢復。兩會一旦重開商談,兩岸交流中面臨的許多緊迫問題會得到集中討論與有效解決,必將推動兩岸交流進入新階段。當兩岸在“九二共識”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互信時,兩會恢復商談已是水到渠成。兩會商談所取得的進展,會對兩岸交流產生關鍵影響。

  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後,臺灣政界人士、宗教界領袖、企業家紛紛表示慰問、慷慨解囊,島內民眾以各種形式表達關切、施以援手;大陸方面也把救助在災區旅遊、經商及生活的臺灣民眾放在重要位置,各級政府和民眾對他們悉心照料,幫助他們盡快安全撤離,充分展現了血濃于水的手足情和同胞愛。一場意外的大災難,為兩岸提供了多年不見的良性互動局面,給兩岸交流增添了濃濃的親情,拉近了兩岸心的距離。

  再加上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將于5月26日來大陸訪問,顯然,兩岸交流管道的高效多元,對全面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貿先行文化相隨 

  近年來,在兩岸政治僵局無法打破的情況下,大陸方面從“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出發,把和平發展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大力推進兩岸經貿交流,單方面推出了對部分臺灣農漁產品實行零關稅等優惠政策,採取切實措施為臺灣專業人才到大陸創業發展提供便利。在兩岸政治分歧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務實推動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與相互理解,仍將是下一階段大陸對臺政策的重點。 

  從另一方面看,過去十幾年當全世界都從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中獲得機會的時候,臺灣經濟這座近水樓臺卻不能引入源頭活水,任由競爭力不斷下降,走向“自我邊緣化”的困境,總體經濟表現由原來的“四小龍”之首淪為末尾。 

  馬英九、蕭萬長以“經濟牌”贏得臺灣民眾的支持後,一方面接手的是陳水扁留下的爛攤子,一方面又深切感受到民眾對自己的生活能夠“馬上好”的熱切期待,加之當前島內通貨膨脹壓力大、國際經濟形勢不佳,其內心的緊迫感可以想見。因此,用兩岸經貿的大開放來激活島內經濟便成為新執政團隊準備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 

  雖然未來兩會恢復商談後,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到政治性議題,但至少在今後一段時間,兩會商談的緊迫議題將會是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問題。未來,當兩岸經貿議題取得積極成果,兩岸各項交流逐步擴大,兩岸之間的互信累積到相當程度,各方面的氣氛都進一步轉暖之時,兩岸之間的政治性談判將水到渠成。 

  馬英九對經濟性議題的規劃比較具體,也顯得迫切,甚至有了較為明確的時間表。從馬英九陣營近來透露的信息看,以下三個議題是其近期希望優先處理的: 

  其一是“直航包機”。過去幾年,兩岸之間由單向、間接的“臺商春節包機”逐步擴大為雙向、對飛、不中停的“四節包機”(春節、端午、清明、中秋),已朝直航方向逐步邁進。馬英九公開承諾希望將從7月開始,開通臺灣桃園、高雄小港與大陸北京、上海、廣州、廈門之間“周末包機”的直航,下一階段再開放臺中清泉崗與臺北松山,並在年底前達成常態包機,即每天都有正常航班往來。為了避開兩岸航線屬于“國際”還是“國內”的爭議,馬英九已接受大陸幾年前提出的“兩岸航線”的說法。 

  其二是開放大陸觀光客進入島內。目前為止,臺當局僅開放大陸居民第二類(經第三地)、第三類(在第三地求學、工作或定居)赴臺觀光,第一類即大陸居民通過兩岸旅行社直接登島尚未實現。近年來,大陸方面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已出臺具體的管理辦法,兩岸民間旅遊行業組織就相關的技術性問題進行多次磋商,基本上達成共識,只因受制于政治環境而未能完成“臨門一腳”。馬英九在競選期間即承諾,如果當選“一定會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的人數將從初期的每天1000人逐步擴大到3000人甚至1萬人。 

  其三是開放人民幣兌換業務。目前,臺當局僅在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離島有限度地允許人民幣兌換。馬英九公開表示,為了配合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在臺灣本島開放人民幣兌換業務,初期先以人民幣2萬元為限。 

  此外,臺灣當局從資金額和技術標準等方面放寬臺商對大陸投資的限制,擴大開放大陸產品及資金入島,尤其是投資臺灣的基礎建設,兩岸金融合作都會進入政策視野。隨著這些議題的逐步推進,兩岸經貿關係有望逐步實現正常化,並在產業界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從功能性一體化逐步過渡到制度性一體化。這一切將改變目前主要以制造業合作為主及“臺灣接單、大陸生產、歐美出口”的模式:一方面現有的臺商加速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朝先進制造業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兩岸農業交流、包括金融合作在內的兩岸服務業合作將成為新的熱點,尤其是後者更將會成為重要的增長點,從而促使兩岸經貿關係走向深度互相依賴甚至某種程度的融合。 

  擺脫“去中國化”的陰影,受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熱潮的帶動,兩岸文化交流就會有新的互動。與過去相比,這一“文化”的內涵將極大豐富:不僅有古代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記憶,而且還會特別關注兩岸同胞現時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風貌,富有現代氣息。其中,兩岸注重的青年交流有可能是一大亮點。他們既有相似的體驗,也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只有當兩岸青年朋友通過大規模的交流增進互信與感情,做到心手相連,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兩岸關係的美好明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吳伯雄登陸 胡吳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