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四川災區重建要有新視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1 18:17:01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世界日報今日的社論說,四川汶川大地震,搶險救援行動告一段落,步入災民安置階段,不論是原地安置和異地安置,都定下以地震爆發算起三月為期,也就是在8月北京奧運會前,要基本完成安置任務。與之同步,展開災後重建的規劃,以便奧運會後,即著手展開全面的災區重建。

  社論說,由於汶川大地震波及範圍較廣,重創六個地區,影響千萬人口,總體損失以數千億元人民幣計,地震後的重建,當局已無樂觀口風,預估以八年為期。目前當局已組建了國家級的“地震災後重建規劃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為組長單位,四川省政府和國家城鄉建設部為副組長單位,國務院30多個部委為組員單位。

  以災後重建的規劃機構來看,是要以舉國之力來展開重建的規劃,這是為求規畫之高質量和禁得起檢驗。而真正重建行動,則採取“一包一”的形式,即安排部分經濟發達的省級地方,一地包下重災區一市縣,比如上海市已“包下”都江堰市的重建。

  繼成功地發起和組織救災動員之後,在中央全力以赴,地方八方馳援的局面下,四川震後災區重建,不論是財力、人力還是物力,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但各方對災後的重建,仍表現出強烈的關切,有提供經驗者,有預作警告者,如同樣遭地震重創的唐山市,就向四川提供了一份由18項報告組成的“唐山建議書”,就是怕四川走唐山當年的彎路。 

  社論指出,確實,四川的災後重建,既是以舉國之力的大事,又是影響全國的大事。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重建不僅直接關係到災區和周邊數千萬人口,也可能影響到中國大陸一代人;重建不僅決定著災區的新生,也影響到大半個中國出錢出力的援建地區的發展。

  於此,除了重建的緊迫性之外,更要照顧到重建的科學性和人本化,為中國大陸自身,也為世界創造一個全新的經驗。

  從更寬的視野去看,重建不只是為安置災民,不只是為恢復生產,不只是修復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而是要幫助災區人民從廢墟中站起來,首先就要考量到體制的重建。

  社論說,30年前唐山的重建,有很多經驗,但離今天較遠,就是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大規模的災區重建,因此重建的體制機制,如何協調政府與市場、地方與中央、民間與企業等各方面的關係,需要有新的體制。

  對龐大的重建進行有效監管,也需要更有效機制,絕不能出現五年前雲南地震,中央專項資金被擠佔挪用的事。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重建。這次大地震,重災區一方面有大量的文化觀光資源,一方面又令人看到在交通不便、經濟貧困地區文化的落後,還看到這一地區有不少少數民族聚居。

  社論認為,對恢復這一地區中的旅遊觀光業,相信地方會有自然的衝動,但如何在重建中,保護、復建災區地方的文物,應當有認真規畫;對災區學校設施的“豆腐渣工程”,相信付出數千師生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歷經社會各方的砲轟,沒人敢掉以輕心,但在重建中實現落後地區的教育現代化,則是一個全新課題。

  此外,對少數民族地區,如何在重建中保護其固有的文化和傳統,也值得留意。 

  社論指出,還值得討論的,是科學重建。面對一個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地區,如何展開重建,有必要考量,是否有必要全面就地重建,恢復舊貌。

  除了北川縣城不能再在高危地區造新城之外,其他一些仍具潛在自然災害的地方,是否可以規劃適量的人口外遷。

  二是對一些工業設施,可能需要進行通盤規劃,以專家論證來確定其是復建還是關停併轉。

  三是一些災區中的水利電力設施,也理應在重建中以更科學、更環保的標準,來加以修復或調整。

  社論說,要而言之,四川的災區重建,不論是三年初成,還是八年為期,不只是簡單的房屋重建、經濟重建,最好不提“重建家園”這種煽情口號,還當以政治、文化、科學等更寬闊的視野,更謹慎地去思考,令重建地區成為中國大陸全面改革和科學發展的“試驗區”。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