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訪洪奇昌:大陸處理兩岸更具戰略高度(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3 01:24:59  


 
  洪:我覺得在台灣,台灣的“主體性”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來,不管國民黨執政4年或8年,國民黨都要正視這個事實;這就是爲什麼馬英九會說“我的任內4年,不談任何統一的事情”,後來又加上“我想我們的一生,都不會看到統一談判”。所以基本上,所有台灣的政黨都要面對台灣“主體性”的事實,所以在此情況之下,民進黨今天強調不接受“九二共識”,是因為民進黨了解在大陸“九二共識”的內涵,還是在一中的框架之下,而一中的框架,不是現階段台灣主要兩大政黨所能夠接受的。

  但是兩岸經貿間的整合與正常化,這是會繼續往前走,因為區域經濟整合是股趨勢,在亞太地區經濟的整合中,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區域經濟分工上,若能取得相對優勢、獲得比較利益,便可壯大台灣經濟,這是必要的;所以現階段經貿整合,多數的政黨都都同意。但在政治議題上,尤其主權議題,現階段台灣的政黨都不能放棄,因為有75%到80%的台灣人民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經過4次民選“總統”、2次政黨輪替,台灣“主體性”政治制度、社會價值、生活方式、法治等等,都與大陸有別,這種情況下,台灣人民不太容易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

  因此,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應該站在“台灣主體性”上、在“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現況上、在民進黨1999年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礎上,來確保台灣的現狀,而這個現狀是台灣與大陸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或“主權國家”。在“馬政府”與大陸政府幾次會晤中建立的共識裡,台北提“正視現實、擱置爭議”,大陸提“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兩岸以經貿為起始點,再走向台灣合理的國際空間,包括在外交上休兵,再走向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假如分成階段來看,這段路程還相當遠,第一階段應該是面對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綜觀而論,和平發展是兩岸的最高價值與原則。

  若現階段民進黨再回到追求“法理獨立的台獨”,社會驅動力已經不是那麼強了,從這次“總統”大選就可以看出來,民眾希望的是兩岸現況維繫、和平發展。未來要像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制訂“台灣新憲法”、正名、創造“獨立國家”的社會力量,相對會比較少;但台灣的“主體性”依然存在,所以我認為民進黨應在確保台灣“主體性”、確保台灣現況之下,追求台海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李:董事長您曾實務參與過海基會的工作,不可否認的,在民進黨政府執政或在野,都始終無法與共產黨有善意的互動,但是也不能否認現在國共兩黨水乳交融的狀況;站在民進黨黨員的立場,您會怎麼突破?怎麼讓民進黨與共產黨間有務實的交流?您會如何建議,讓民進黨與共產黨有個好的開始?

  洪:我覺得這是雙方面的。台灣方面,台灣要了解到經過改革開放、經過4個現代化的中國大陸,尤其92年鄧小平先生第二次南巡後,更加確定的改革開放之路,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逐步成形,他們擁有全球最多的外匯存底,已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第三大貿易體、第四大經濟體,人民幣也成為亞洲新興強勢貨幣,中國有形的國力是可以看得到的。面對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台灣如何與之和平共處?這是台灣方面要思考的問題,如果一味對立、衝撞,可能帶來的風險,這部分台灣任何一個政黨都必須考量。

  在大陸方面,中共以一個中國的原則對待台灣問題,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把台灣問題當作是內政問題來看待;但北京也應該要看到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所建立的台灣“主體性”。所以雙方都要務實面對現實,台灣要務實瞭解大陸是一個新興的大國,對台灣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台灣也要瞭解,台海問題不止是中國的內政問題而已,也是西太平洋和平、區域穩定的重大議題。

  所以雙方要找到創造性的模糊,例如“九二共識”對國共兩黨而言,就是創造性的模糊,擱置了一中框架的爭議,這樣就能開始往前走,往前走之後,就可以建立互信,台灣社會也會去觀察,這樣的走向會為台灣帶來什麼正面效應,再看下一階段要怎麼走。因此,我強調和平發展的原則,如果雙方政府能夠確立和平發展是處理台海問題的基本原則,那麼未來就可以慢慢建立互信,我也相信台灣的“主體性”會確保台灣安全,但這個“主體性”,並不必然會帶來台灣的“法理獨立”。

  至於大陸可不可能接受台灣存在的事實?在現況維繫之下,民進黨不要去挑戰,不要明確地去衝撞現有的一中架構,因為大陸已經是一個新興的大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我們也希望大陸能夠了解並尊重台灣存在的事實。如果有這樣的心態,民進黨和共產黨就能夠建立對話。其實民進黨自1999年後,整個黨就不是主張“法理台獨”的政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凍結“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一個現況的決議文,馬英九這次在選舉時的主張,與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非常類似,這就是“台灣主流的價值”。

  李:這次吳伯雄主席訪問大陸,您如何評價他在各方面分寸的拿捏?這次國共的平台的模式成立,將來兩會協商都有可能先由國共磋商,有了初步架構再由兩會拍板定案;當黨走在政的前面,會不會有“以黨領政”的影響?

  洪:我對這部分沒有太大的疑慮,政黨政治就是黨政一體,今天因為台灣大陸特殊的政治環境,當要重啟兩岸協商,國共平台就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這個角色你無法否定;這次吳主席的訪問,基本上是營造國共互信的架構,對於所要進行的經貿議題協議上,先建立共識。在執行面上,因為屬於行使“行政權”,還是要由具公權力的政府來執行,所以有兩會的架構。這方面不論誰是一軌、誰是二軌,我認為一、二軌有互補作用,而且在政黨政治下,黨與政分不開,不然為什麼叫執政黨?對於吳主席登陸,我個人是給予正面的評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