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兩會復談 輕舟已過萬重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2 16:29:33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今天的社論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用這兩句古詩來形容江丙坤登陸,海協海基兩會在睽違12年後,重續當年辜汪會談的前緣,正式展開復談,可謂再貼切不過了。遲來12年的會談,主要是台灣政局翻天覆地的原因,也有北京執政者思維模式轉變的因素。

  社論認為,當年辜汪會談,主談者惺惺相惜,風采迷人,但背後執政者各有算盤,談判只是營造氣氛,唯一的成果,就是奠定了今天兩岸復談的基礎。而今天的江丙坤、陳雲林復談,或許沒有媒體津津樂道的“風花雪月”、“擦出火花”,卻相當務實,在共識已成,授權充分的情況下,一談,必然是成果沛然。絕對不可能有任何意外,每周36班包機,將按時起飛;而腰包揣滿金錢的大陸客,也會在7月初興奮地登上寶島,環遊台灣。如果說兩會復談還會有“意外”,那這個意外就是兩岸交流的速度或許比想像的更快,範圍更廣,規模更大。

  誰也不會想到,兩會如此快的復談,而且是富有成效的復談,最大的推手不是別人,正是剛灰溜溜下台的陳水扁。陳水扁執政八年,謀求法理“台獨”,導致兩岸高層勢同冰火,雙方不要說握手談判,有時候甚至走到干戈相向的地步。這種情況,造成台灣經濟發展白白失去大陸的“中原腹地”,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滑至四小龍之尾,民怨鼎沸;同時,大陸則憂心台灣鋌而走險,逼北京採取動武,從而中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

  社論說,因此,馬英九在3月贏得“總統”大選之後,立刻各方布局,讓業者在澳門與大陸接觸,甚至出動蘇起密訪香港,為上台後“馬上”兌現兩岸政策競選支票創造了條件,而北京在等了12年之後,終於得到了緩和兩岸關係的重要契機,所以迅速改變思維模式,拋棄教條主義的“一國兩制”宣示,以更軟和更務實的姿態推動兩岸關係,從而排除“台獨”隱患和戰爭隱患,這對北京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這就營造了雙方“一見鍾情,一拍即合”的氛圍。

  民進黨批評馬英九走得太快,實在是對兩岸的局勢缺乏瞭解,從辜汪會談以來,面對全球化的進展,兩岸各界等了10年八年,“久旱盼甘霖”,這還算太快嗎?如果真的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兩岸還得快馬加鞭。

  社論提出,江陳會談,當然氣氛融洽,把酒言歡,這是遲來的“蜜月”情濃意更濃。但是,隨著兩會談判的深入,利益的計較,政治的盤算,患得患失出現,是否會“情變”?這需要兩個方面來思考,一個是政府層面,一個是民間層面。

  政府層面,從馬英九的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的定位上,如果堅持中華民族的底線,不獨的底線,那就沒有問題,在“外交”的行政層面,也採取“兩岸優先”的原則,就應該在拓展國際空間上能獲得北京的讓步;同樣,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只要有“九二共識”,只要真的相信“擱置爭議,爭取雙贏”,應該也沒有問題,最終就能全面推動三通,也給與台灣適當的國際空間。

  民間層面,以往兩岸隔閡,是因為各有偏見,如今遊客來往,自然是全面接觸,大陸人去台灣,如能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就可以降低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反感,台灣如果展現誠實好客不欺生的風貌,自然也會使大陸人民對台灣的民主體制、公民社會的素質刮目相看,從而對台灣不再咄咄逼人,這樣,兩岸的交往就會更加順暢。

  反之,政治再解凍,效果也有限,兩岸的敵意會從意識形態的對立,轉變成“彼此看不上眼”的反感,從而使向心力減弱,給未來不良政治人物挑動兩岸的民粹主義創造條件。當年千島湖事件發生的時候,李登輝一句“土匪”,不就把兩岸交流的良好勢頭硬生生壓下去了嗎?

  社論認為,兩會復談,輕舟過了政治上的萬重山,未來交往,兩岸還要過心理上、感情上、互信上的千重山,只要雙方真誠努力,登高望遠,終可享受到“風景這邊獨好”的良辰美景。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