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英九別讓“退居第二線”之說自縛手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6 08:13:00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的“退居第二線”說,最近成了部分論者議論的話題。究竟什麼是“退居第二線”?馬英九這一個月的作為,是不是就是現行“憲政”體制下民選“總統”應有的角色?如果用更淺顯的方式追問,馬英九日前曾詢問財經首長:“股市為何會一直跌?”,這種關切是不是就叫做“退居第二線”? 

  其實誰都知道,股市從“馬上”之後,就一直跌跌不休到現在,投資民眾虧損掉的資產,恐怕用慘不忍睹差堪形容,“股市為何會一直跌?”其實該是所有民眾的疑問,不該是馬英九的疑問,畢竟此刻該是他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是嗎?如果就任了一個月,對股市為何持續崩跌這般重大事務還不能清楚掌握,卻對一些根本輪不到他管的事,如鄉間小學要不要廢校,莊國榮該不該保有教職等事“說得太多”,就是所謂“退居第二線”的理想模式?

  社論指出,沒有錯,此刻馬英九是一切聚光燈的焦點,他言行上任何的“過猶不及”,都會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但不論馬英九喜歡與否,他都必須承認一個現實,民眾或許支持他們的“總統”謹守“憲政”職權分際,但恐怕並不期待他們用七百多萬票選出的“總統”,就任一個月後還對許多政務未進入狀況,卻老愛管些其實不需要他過問的事! 

  如果說民進黨過去八年的執政經驗,為台灣的“憲政”體制提供一種實踐模式,那麼二次政黨輪替後國民黨截至目前的執政形式,也是在實踐另一種“憲政”運作的模式,這中間馬英九與國民黨怎麼透過自我的實踐來詮釋其角色,顯然居關鍵位置。畢竟稍加對照,就可以發現目前的政治生態,與過去八年有多大的不同。民進黨執政八年一直無法掙脫的現實是:一位相對多數的“總統”,搭配著朝小野大的“國會”。陳水扁任內從不在意“憲法”對“總統”職權的制約,甚至經常公開輕賤這部“憲法”,他自己藉由“權力極大化”的操作模式,不僅損耗掉好幾位“閣揆”,更被外界批為是在操作“超總統制”。更麻煩的是面對在野居多數的“國會”,陳水扁與民進黨從不願選擇妥協對話,而是不斷藉由民粹動員擴大對抗,結果可想而知,八年的政績不僅乏善可陳,“憲政”運作模式更是標準的負面教材。

  社論指出,如今的政治生態與過去八年完全相反,一個過半多數的“總統”,搭配的是執政黨席次居安全多數的“國會”,這種結構上的優勢,讓馬英九有更大的空間去實踐其理想中的“憲政”角色。馬英九當然比陳水扁更在乎這部“憲法”,他認知這部“憲法”是所謂雙首長制,所以他特別不想造成對“閣揆”的掣肘,所以“退居第二線”的說法就這樣出現了。 

  更湊巧的是,為了首長特別費被檢察官起訴,馬英九從黨主席位置退下來之後,就無意再回鍋,這就出現了連舊國民黨都未曾見過的情況:“總統”不兼黨主席。儘管此一安排可以解釋成是馬英九要做“全民總統”,但若干效應已立即顯現:首先就是“總統”再也無法藉由政黨的平台,直接對各個部門間的競合關係介入協調;其次就是黨機器本身自主地成為權力競逐的平台,最近從王金平、朱立倫到吳敦義相繼被扯上接任黨主席的話題即是明證。 

  當馬英九在府院關係上“自我設限”,又在府黨關係上“完全切割”,於是我們在過去一個月就看到了下列的畫面:一個全由技術官僚與學者為主體所組成的“內閣”團隊,面對“國會”綿密的議題攻勢,以及地方諸侯搶食資源的拉扯,表現的是完全手足無措;另一方面“立院”的執政黨團卻在伺機膨脹權力,不僅一度讓釣魚台島撞船事件差點無法收拾,還想上桌參與兩岸談判,對“考、監”兩院的提名人選更是放言威脅,結果弄到每回馬英九出面的時候,都是局面近乎陷入紛亂的時候。 

  社論說,如果上述的現象,將在未來變成常態,那麼幾乎可以預期,行政部門在馬英九的自制下將越來越弱不禁風,立法部門也會在馬英九的客氣下更形囂張,最後就是馬英九的領導威信一路折損,形成不同於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另一種“治理失能”,真要演成此一狀況,馬英九的民間聲望再往下挫,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好在目前只是就職剛滿月,調整的空間還很大,相關爭議提前引爆也不是壞事,重點還是馬英九未來怎麼藉由職權實踐詮釋他的角色,至少不該只是“退居第二線”這句話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