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子帛:互信確立前,別談第三次國共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7 16:21:17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聯合早報今天刊登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署名陳子帛的文章指出,大陸與台灣在最起碼的互信都還無法確立之前,不能談什麽“第三次國共合作何來呼之欲出”。文章說,真正意義上的對台新思維,必須解決兩岸關係“死結”,找到符合兩岸民衆最大利益、符合兩岸“共創雙贏”路徑的方案。

  文章說,圍繞兩岸關係,最近有兩樁表面上互不爲因果的新聞事件,引起了外界的興趣和關注。

  一是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在其新作《台海和平是誰維護的》篇首說,自己自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開始預測台海可能發生軍事沖突;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一直預測台海發生軍事沖突不會晚于2008年,但局勢的發展“不但沒有引發軍事沖突,反而伴隨的是更加穩定的和平前景”,閻學通爲自己“預測的不正確向讀者道歉”,此舉被視爲是大陸鷹派學者一次難得一見的自我修正,也是對實事求是精神的一次回歸;

  二是大陸的經濟學者陸德在接受路透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解決兩岸問題,必須首先創新理念和思維,否則將引發政策、思想和行動上的混亂和對沖,主張北京修訂對台灣的“一國兩制”政策,主張兩岸“可以最終建立一個聯邦或者邦聯制度”。由于陸德目前也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路透社認爲他的言論勢必引起中共內部和學術界激烈的爭論。

第三次國共合作呼之欲出?

  也可能是某種巧合,隸屬國台辦系統的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6月17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管對台事務的戴秉國和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均在會議上發表講話。他們均强調,兩岸關係發展出現難得的曆史機遇,希望有關專家努力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而王毅在會議上一再强調,對台研究工作應切實提高理論水准和戰略思維,求真務實,與時俱進。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即絕大多數大陸涉台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甚少接受或者被允許接受媒體專訪。但與此同時,在兩岸關係“難得的歷史機遇”刺激和鼓舞之下,一批過往在兩岸關係缺少系統研究的大陸學界人士,卻到處撰文立言,發表意見建議。諸如“第三次國共合作呼之欲出”、“用一中共表取代一中各表,用一國一制取代一國兩制”等等,不一而足。類似的新思維似乎還有很多,限於篇幅,略去不贅。

  文章指出,所謂在台灣問題上的新思維、新思路、新辦法,最關鍵的前提是求真務實,是實事求是,是對所謂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有深入的了解,對台灣社會方方面面大量的資訊有第一手掌握,有長時期的觀察和跟踪,並在這樣的基礎上作出冷靜的判斷,提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意見和看法,若此,確實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發表建言者,至少對台灣內部過往數十年、最近三十年、近期十多年的政治社會發展變化和特殊的政治生態、民意訴求有大致上的脈絡梳理,至少也要有最起碼的常識性了解,否則,恐怕還是慎言爲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