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津巴布韋危機繫於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9 08:17:11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津巴布韋廿七日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由於只有一名候選人,現年八十四歲的總統穆加貝勢必連任。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儘管選舉結果早已成定局,對手茨萬吉拉伊說,這樣的結果毫無意義,也不能化解國內的政治危機。國際社會普遍譴責這次選舉。

  穆加貝曾被稱為津巴布韋的民族英雄,但為了要做終身總統,不惜動用暴力,把反對他的人趕盡殺絕,連原本要參加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的在野“民主改革運動”領導人茨萬吉拉伊也感到生命危在旦夕,宣佈棄選,逃亡到首都哈拉雷的荷蘭大使館尋求庇護。穆加貝的胡作非為,已使他成為衆矢之的,幾乎全世界都在譴責他,連一直大力支持他的南非總統姆貝基也通過“非洲國民大會”批評穆加貝;前宗主國英國更氣惱,首相布朗宣佈不承認選舉結果,這就使津巴布韋更孤立。

  津巴布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獨立前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石”。但目前,津巴布韋社會動盪,經濟極端惡化,通脹率竟荒謬至十六萬五千倍,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津巴布韋何以落到這種地步?

  一八九○年,英國殖民者入侵津巴布韋;二十世紀初,它開始吸引白人移民發展農業,到一九八○年津巴布韋獨立時,四千多家白人農場主佔有全國百分之七十五的良田,七百萬黑人則被擠到了貧瘠的土地上或者受僱於白人農場主,兩者地位懸殊。

  為了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矛盾,津巴布韋實施土改,由原宗主國英國向津巴布韋政府提供資金,從白人手裡買土地,分給黑人。但在一九八九年英國以該項資金運用缺乏透明度而停止提供,自此,津巴布韋土改便走向極端。一九九六年,穆加貝宣佈在五年內徵收白人土地,並在二○○○年全面展開強硬土改,最終種族矛盾激化,大量資本外逃,英美等國又制裁並停止援助,津巴布韋經濟自此一步步陷入困境。

  黑人獲得從白人手裡強徵過來的土地後,由於缺乏農業技術、工具和種子,農業生產效率大幅降低,加上天災,致使農產品連年歉收,糧食供給嚴重不足,價格於是飛漲,形成惡性通貨膨脹。

  內部作為經濟基礎的農業出了麻煩,外部封鎖又使外來援助和投資迅速減少,進而使燃油和電力等能源要素供給匱乏,最終使津國陷入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雙重泥潭。

  社論指出,在此背景下,穆加貝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失誤,使津巴布韋經濟積重難返。一則,大量印製鈔票以彌補政府巨額財政赤字;二則,實行價格管制政策。二○○七年,他簽署法律成立了一個收入和定價委員會,擁有唯一的定價權,所有違背所定價格的人都將獲罪,最長將被判“入獄五年”。這些有悖於經濟、金融規律的政策,不僅無法控制物價上漲,而且加劇了通脹,使津巴布韋在“滯漲”困境中愈陷愈深,失業率高達八成,經濟連年負增長。

  社論認為,應該說,西方國家的制裁,對津巴布韋惡性通脹負有很大責任。對於土地問題帶來的糾紛,始作俑者英國等老牌殖民國,顯然沒有真正考慮津國人民的利益,而是趁機以制裁甩開包袱。在通脹中受損最大的永遠是中下層民衆,決策者的失誤給國家帶來災難,這是津巴布韋悲劇的深刻教訓。

  作為南部非洲地區的重要國家,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當前津巴布韋的選舉,擔心出現肯尼亞式的選後局面。人們希望,不論誰獲勝,都能首先挽救國家經濟,並以獨立自主的精神應對外部世界,從本國的國情出發,處理好各類矛盾,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道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