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迎陸客,搭起兩岸心靈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4 09:16:07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 大陸觀光客“首發團”今日直飛來台,借用大陸的迎賓語,我們要向來客們說: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對於大陸來客而言,這不只是“觀光活動”,他們所嚮往的應是兩岸雙邊的“民間對話”;對於台灣東道主來說,也絕不可將此視為只有“擴大內需”的工具價值,而是希望來客皆能帶回一個值得存憶的“台灣經驗”。

  社論說,兩岸朝野對這場盛會的反應令人莞爾。大陸方面,對首發團的“素質”精挑細選,生怕到了台灣隨地吐痰,丟了大陸人的臉;台灣更是到處都在塗漆粉刷,要對來客遮醜。這個景象,儼然有些像是相親的場合,兩方對於對方皆有期待,且不想讓自己的醜處被對方一眼瞧見。因而,這不只是“觀光”而已,而儼然是在兩岸人民之間搭起了一座“心靈平台”;彼此看看對方,再回頭看看自己,再共同想一想兩岸的未來。

  台灣每年有四百萬人次的商旅訪遊大陸,所以,“陸客直飛來台”才是今天的主戲。據稱,未來將以每日三千陸客來台為目標,一年就近一百一十萬人;新聞焦點皆強調將帶來每年六百億元商機及四萬名就業機會,因而使大家都將眼睛盯在“擴大內需”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仍認為,如前所述,陸客來台最重要的意義,是在兩岸人民之間搭起“心靈交流平台”,使真正的民間情懷交互激盪,在台灣第一現場交匯成對於兩岸未來的共同省思,進而累積解決兩岸問題的民間資源,並為兩岸共同的未來尋找方向。

  有人將陸客來台視為一個“經濟議題”,視其為“財源”;但我們期望各界更能視之為“文化議題”、“社會議題”,珍惜“人心”在其中的角色。也就是說,台灣各界看陸客來台,應當站在“兩岸心靈交流平台”的高度,若能有“人比財重要”的想法,就可能“人財兩得”;切莫將此視為殺雞取卵的“經濟議題”、“商業議題”,那就可能“得財失人”,甚至“人財兩失”。

  許多人說:台灣的都會不如上海、北京,山水不如黃山、九寨溝;更多人的共同結論是:台灣對大陸來客的最佳賣點只有“人文”。這“人文”是什麼?其實就是台灣“與大陸有關,又與大陸無關”的“四百年台灣經驗”的總稱。例如,“總統府”曾是總督府,“總統府”前面有個紅衫軍聚會的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前面有個被賣掉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總統府”旁邊有個二二八公園及白色恐怖紀念碑,蔣氏父子、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夜市的蚵仔煎、炒米粉,如何投票、如何升學、如何炒股票,檳榔西施,晚間五六個電視叩應節目在吵什麼……。這些皆是“台灣人文”的項目,在陸客眼中皆是“台灣經驗”的點滴。我們不認為把陸客推進禮品店是最高目標,若能陪他們在現場實地走過一趟“台灣經驗”的心靈“深度之旅”,也許始能教來客不虛此行。必須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絕對不贊成“洗腦”,那必招致惡評與反彈,只須忠實、客觀地自然流露,皆是台灣的人文,皆是台灣的賣點,皆是與上海的群樓或九寨溝的珍珠海迥異的另一種風景,另一番意境。

  社論說,其實,關於陸客來台,兩岸似乎尚未“準備好了”;否則就不必以“首發團”為馬英九的“七月四日之約”應急。訪客已經登門,主人仍在手忙腳亂。但從今天以後的兩岸民間關係,已較此前換了人間。台灣接待陸客之道,與陸客作客之道,皆將對“兩岸心靈交流平台”的內涵發生作用;如前所述,彼此看看對方,再回頭看看自己,再共同想一想兩岸的未來……。

  連遊覽車司機都被要求“笑得像林志玲一樣”,台灣人迎陸客的熱情可見一斑。我們期望:陸客旅途沿線的台灣商家“人財兩得”,整個台灣也是“人財兩得”;大陸來客則花錢換得開心,更能在行篋內帶回一個值得存憶回味的“台灣經驗”。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