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富權:王毅將率軍提升對台研究工作戰略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08-07-17 08:38:46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新任中台辦、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就任後短短一個多月內的幾次公開“亮相”,包括會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出席“海研中心”的本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的數次談話及邀請台港澳學者專家、媒體人士個別座談,都使人對他的開明務實形象留下了深刻記憶。曾參與“西湖泛舟夜遊”的台灣“名嘴”胡忠信就指出,“在對台態度上,他願意傾聽台灣的想法。他有外交官的風範,有國際政治的視野。他的身上展現了一種理性、務實、開放、溝通的態度”。為此,他提醒台灣要特別注意,“大陸已經派出一個外交經驗豐富、對日外交成功、美國也很肯定的對台官員,台灣方面有沒有對應的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我覺得這方面做得不夠。台灣對大陸事務官員應多學習王毅的特點和風格”。

  其實,王毅的專長和特點又豈止是“務實開明”?外界在觀察他時,可能將會忽略他最“厲害”及擅長的另一個更大的特點,就是重視並擅於戰略研究,具有戰略觀。

  文章說,實際上,王毅出任國台辦主任只不過是一個月之間,就兩次發表了有關對台戰略研究的談話。其一是六月十七日,“海研中心”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他在會議上發表談話時介紹了近年來對台工作的總體情況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強調胡錦濤提出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主張,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他強調指出,對台研究工作在整個對台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當不斷加強。對台研究工作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貫徹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指導原則,切實提高理論水準和戰略思維,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既要開展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又要加強前沿性、動態性問題的研究,瞭解台灣社情民意的實際狀況,把握台海局勢發展的趨勢,探索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作出貢獻。

  七月九日,王毅在“海研中心”主辦、主題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本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又指出,隨著形勢的發展,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主張正在成為兩岸同胞的自覺行動。經過兩岸同胞的長期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更為強勁的動力、更為有利的條件。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上也面臨許多亟待研究的新課題。例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涵是甚麼、架框如何建立、重點是甚麼、難題有哪些?兩岸雙方應該各自或共同採取那些措施?如何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推進兩岸協商進程?如何把握兩岸互動中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外部環境等各種要素的複雜關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會遇到哪些障礙和風險?如何妥善化解和應對?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從理論、政策和實務操作等方面,深入思考、積極探索,以凝聚擴大兩岸同胞的共識,共同致力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

  王毅在這裡提出的幾個“如何”、“甚麼”、“哪些”,都是在台海上空“雨過天晴”後,兩岸關係向前和平發展將會遇到的新特點、新問題,需要涉台機構和兩岸同胞集思廣益,予以妥善解決。而且,其中有些問題是屬於戰略高度的層次,必須以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提前進行研究,以力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臨急性研究,爭取牢牢掌握主動權。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的這兩次對“海研中心”及其所主辦的研討會的談話內容,都緊緊圍繞胡錦濤關於新形勢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相關論述。由此可見,在“雨過天晴”的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大陸方面的涉台工作的定位及主要任務,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然,這與胡錦濤“當家”後就對台工作先後發表的幾個“四點指示”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這就對大陸的涉台研究機構及台灣問題研究專家們,提出了新的而且是更高層次的任務。而且也是鼓勵他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要萌生“船到碼頭車到站”之意。實際上,就在這次杭州“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有一些大陸學者專家表示,過去十幾年來,無論是在李登輝時代還是在陳水扁時代,他們的心情都很沉重,壓力也很大,歷次出席研討會都是“愁眉苦臉”,今年這次研討會才展開了笑臉。但他們又不禁困惑:在“雨過天晴”,尤其是海峽兩會的會談進展順利之後,對台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是否將會相對地降低?

  富權的文章說,王毅有關“新課題”的講話內容,就如“及時雨”般,向他們敲響了警鐘:按照胡錦濤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張,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必將會面臨許多亟待研究的新課題,需要進行認真深入的研究,千萬不要洩氣鬆勁。

  這更給國台辦研究局、“海研中心”、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及各大專院校、各地的台灣研究院、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研究應急性、前沿性、動態性的問題,更要跳脫雜務,提高理論水平和戰略思維,進行戰略性、前瞻性的研究。

  看來,有王毅作領軍主帥,各對台研究部門及人員是一定能夠實現這一戰略轉變的。展現未來,不但是涉台研究的戰略觀更為明顯,也將出現許多水準高的新成果,在整個對台工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