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勿用政治因素干擾台灣選手爭佳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6 01:31:26  


1990年台北隊在秦皇島參加國際帆船賽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記者 喬淳分析報道)台灣某些媒體和人士對“中華台北”的與“中國台北”名稱之爭的高度熱情,將一個原本通行已久的相互默契變成了錙銖必較的政治話題。其實,北京從來沒有要求過台灣媒體使用“中國台北”,一切正式場合,也都是遵照協議使用“中華台北”。這也是爲甚麽國台辦發言人說台灣某些媒體和人士“混淆了香港協議的內外範圍,與客觀事實不符,不利於雙方建立互信。”

  兩岸的正式體育交流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本人當時在北京做體育記者,曾親自採訪了有台北隊參加的一些國際比賽如手球賽、帆船賽,並拍攝了一些有關台灣代表隊在正式場合使用“中華台北”的圖片,也曾經幫助台灣同行在北京的稿件傳送。當時在兩岸友善、高度互信、瞭解背景的狀況下,媒體並未對名稱的問題有多少爭執。記得一九八九年下半年一個台灣大報派來北京採訪賽事的體育記者,邊看從街上買來的報紙邊對筆者說:“大陸的報紙好像都用中國台北耶”。我說:“大陸人有誰認爲台北不是中國的呢?”於是大家一笑了之。

  爲甚麽這個原本有默契的問題,在今天卻出現了頗多的爭議呢?筆者認爲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台灣方面某些媒體和人士,並不真正瞭解兩岸當初開展體育交流、台灣派隊到大陸比賽時,雙方訂立協議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政治考量,所以自以爲很“聰明”地從默契中發現了“問題”,非要“打破默契”,“解決問題”,以證明自己的“高明”。

  二是由於兩岸這麽多年互信不足,加上有心人士的刻意“較真”,而媒體為了吸引讀者助興炒作,就將一個原本帶有很大默契成分的特定名稱問題,添油加醋,附加了高度的政治意涵。

  三是祗考慮了“台灣”的尊嚴,沒有考慮“大陸人民”的情感。大陸民衆包括港澳同胞,都高度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普通大陸民衆關愛、支持台灣同胞的重要情感來源。對此,台灣某些媒體和人士不應也不能不予考慮。

  四是某些台灣媒體和人士祗考慮了自己言論的自由和政治取向,關注自己的市場效應,卻忽視了大陸媒體的自由,包括大陸媒體面對自己的讀者的政治取向和市場效應。他們似乎沒有想到,大陸媒體並沒有要求台灣媒體使用“中國台北”,台灣媒體也不應該強求大陸媒體使用“中華台北”這個大陸讀者不願接受的名稱。他們也沒有認真思考,如果一個大陸媒體如果堅持使用“中華台北”,會在讀者中造成多大的反對聲浪。

  當然,這里可能還有看不到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有人就是要借此機會博取公衆注意力,刻意借機塑造祗有自己才“真正愛台灣”的政治形象,甚至刻意想給北京奧運增加一些麻煩。

  因此,台灣某些媒體和人士,在兩岸好不容易關係和緩的今天,在大陸民衆滿懷熱情迎接奧運的時刻,不要再對名稱問題泛政治化地糾纏下去,令兩岸和平友善的交往節外生枝。忽略大陸民衆的情感,無視兩岸原本已有的默契,對兩岸交流交往、和平發展有甚麽好處呢?還是應該本著香港協議的精神,不要混淆香港協議的內外範圍,務實地對待名稱問題。

  某些媒體和人士刻意炒作名稱問題,會干擾島內選手參加北京奧運的情緒,進而影響他們的比賽成績。要知道,在奧運會這種高手之間的較量中,些微的情緒波動都會對比賽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島內的媒體和政治人物都有責任讓島內選手能夠不受任何政治影響地參加北京奧運,爭取獲得較之以往更加出色的成績。相信,大陸觀衆一定會真心為寶島體育精英的出色表現鼓掌加油。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