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金融中心是美夢還是噩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3 14:04:47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國際金融中心”聽起來很好、很偉大,因此從國民黨到民進黨到國民黨再執政,政府和許多專家都念念不忘要發展某種國際金融中心。“金管會主委”更說要發展三大中心:“亞太資產管理中心”、“亞太區域籌資與融資中心”以及“亞太金融服務中心”。為此還要另設一個“亞太金融中心協調中心”做為中心。然而,金融中心果真那麼好,大家都要想要,那我們憑什麼可以勝過別的國家?有個前車之鑑,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都認為汽車工業非常重要而極力發展,但包括台灣在內,大部分國家都不太成功。所以我們若想發展金融中心,也須先評估它的各種利弊,以及我們是否有勝過別人的長處,絕不能一廂情願。

  先來看看民眾的想法。十多年前政府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規劃,聯合報曾對其中六大中心成功的可能性進行民調,結果31%的人認為“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成功,而64%的人認為難以成功,在六大中心裏是最被看壞的一面。第二被看壞而且連負責規畫的麥坎錫公司也認為難發展的“媒體中心”,悲觀的人只不過比看好的人多1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多數人並不相信我們有能力發展像樣的“國際金融中心”。

  再由專業的角度來看。十多年前想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政策,曾被外國專業人士當成笑話。而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政策仍掛在嘴邊,台灣在1998年就發生了本土金融風暴;金融機構和人民赫然發現,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力極為有限,已承做的貸款出現大量呆帳。經過好幾年的清理,我們發現,1998之前那幾年後來變成呆帳的放款,金額幾近2兆,也就是人民存在銀行的錢大約有兩成被借款人倒掉。若非2001年之後的第一次金改協助銀行打消呆帳,人民存在銀行的錢平均有兩成會拿不回來。可見台灣的金融機構幫人民管理錢財的能力很有問題。而發生金融風暴後,金融機構不只幾乎停此放款,而且向許多企業抽銀根而造成企業的困難。金融機構服務企業的能力似乎也有待改善。

  社論說,我們當然希望金融機構經過一次金改和整併之後已有較高的競爭力,但這仍有待進一步的評估和考驗,我們不能太一廂情願以為我們有夠高的競爭力。就算台灣的金融機構有能力爭取國際業務,也仍須注意台灣總體經濟承受金融波動的能力。

  社論指出,冰島是個值得台灣警惕的例子。近幾年冰島努力由漁業轉型到金融、保險以及不動產業,使這些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由17%上升到26%。然而國際化也帶來波動,次貸後的國際金融動盪也因而對冰島造成重大衝擊。投機者的攻擊幾乎使冰島金融體系崩潰,其貨幣貶值超過兩成,通膨也跟著惡化。若非國際協助,後果不堪設想。台人應該也還記得東亞金融風暴時,香港股匯市被投機者攻擊的驚險經驗。

  由於台灣在國際政治上被孤立,因此若遭遇類似危機很難得到國際協助。同時台人似乎不只缺乏韓國人在東亞金融風暴時協助捍衛韓幣的精神,有些台人若遇到新台幣危機,甚至可能跟著外資逃離台灣;所以我們須比其他國家更注意國際金融安定的問題。目前台灣股市已超過三成市值為外資所有,若股價和匯率不變而外資要把所有的股市投資撤走,則他們可以拿走2,0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我們絕大部分的外匯準備。屆時台人恐難不產生恐慌,同時造成股匯價暴跌乃至更嚴重的金融和政治危機。

  社論指出,近來政府為了鬆綁兩岸往來,為了振興股市,以及為了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急速宣布要大幅甚至完全放寬中資企業及台商在台上市,同時也允許中資來台購買股票。這些措施的其他利弊固然見仁見智,但對金融安定的衝擊和必要配套措施,似乎完全被政府忽略。政府應該了解,在資金大量流入時,新台幣可能會被迫升值,並因而傷害很多產業的競爭力;而在資金大量流出時,則會造成貶值和物價上漲等問題。外國資金在島內的金額愈多,這種風險愈大。大陸會不會運用在台鉅額資金來威脅或傷害台灣的安定,也不是我們一廂情願認定大陸已較有善意就沒問題。所以我們希望政府更小心一點,也更努力研擬必要的配套措施,不要隨便為開放或為空幻的國際金融中心而開放。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