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糧食連續“四增五豐”的分量有多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18 18:22:19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自2004年以來,中國連續4年糧食增產,連續5年夏糧豐收,實現了自1985年以來的首次連續“四增五豐”,並於去年重登10000億斤台階。新華社的新聞分析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成傑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糧食產量持續增加,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提供了堅實有力支撐。 

  “糧食連年豐收證明了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政策的成功。”尹成傑表示,中央關於農業農村五個“一號文件”制訂的一係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對於糧食生產穩定恢復發展,保證農產品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和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著逐步健全完善的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有著近些年形成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和“四減免、四補貼”政策,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2007年年末,國家已廢止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僅此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335億元。近年來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持續增長。2002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為1905億元,2007年提高到3917億元,增長106%,其中良種補貼、種糧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四補貼”合計513.97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在預算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並且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又增加投入252.5億元,且主要用於直接補貼農民。 

  “糧食連年豐收還表明了我國具有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和對策。”尹成傑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首位,不斷增加糧食生產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面對糧食生產受到資源氣候的制約,面對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面對全球糧食危機,制定和出台了一係列有效應對措施,出台一係列保護農業、農民和糧食生產的傾斜性政策,揚長避短,提能挖潛,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這些措施主要有: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加強對土地開發利用的管理,清理各類開發區,查處濫佔濫用耕地行為,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糧食主產區建設,扶持糧食政策向糧食主產區傾斜,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以農田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 

  糧食生產“四增五豐”的分量有多重?尹成傑說,在全球發生糧食危機背景下,我國糧食實現連續“四增五豐”,對於加強“兩個防止”,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由於糧食生產“四增五豐”,國家現有儲備糧增加,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再加上農民自己存糧,提高了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在我國糧食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糧食生產重登10000億斤台階,穩定了糧食自給率,使我國糧食自給率10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同時,糧食生產“四增五豐”還對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緩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壓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基礎性的重要作用。糧食連年增產,夏糧連年豐收,是穩定市場的重要信號,使得消費者心裏不慌,市場秩序不亂,有力維護了市場穩定。 

  他還表示,由於我國糧食等農產品充裕豐富,國際市場糧價暴漲對我國影響不大,保持了農產品供求平衡。“與一些國家發生糧食危機、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相比,我國從容有效應對,不但源自我們手中有糧,更源自有100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尹成傑說,當前全球糧食危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些國家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放松了糧食生產。 

  尹成傑認為,糧食生產“四增五豐”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豐饒的物質食糧,而且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入學習和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全球糧食危機給一些國家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總結我國發展糧食生產成功應對糧食危機的經驗,更留給我們一些深刻的啟迪。 

  一是糧食生產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又是糧食消費大國。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自給、適當利用進出口調劑餘缺的糧食安全方針,絕不能依賴糧食進口,絕不能把飯碗放在別人手裏。否則一旦國際糧食發生危機,難保糧食供給。因此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堅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始終加大對糧食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強糧食主產區建設,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 

  二是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礎。糧食既是一般性消費品,又是特殊的商品;既是工業原料,又是戰略性物資。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政治領域安全的保障,是國家經濟安全與否的重要判斷標準,必須始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放在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地位。 

  三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要看科技實力、工業實力,二三產業實力,但更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只有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其他實力才有鞏固和提高的基礎。同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其他實力的集中體現。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裝備水平、農業服務體係和農業扶持政策又都取決於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四是糧食有效供給能力是國家社會保障能力的重要體現。糧食總量、質量、種類、流通、儲藏、調控等綜合形成了糧食的有效供給能力,這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國不可能通過國際市場解決吃飯問題,必須保持自有的、有效的供給能力,特別是遇有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時,保持自有的糧食有效供給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的糧食生產體係、儲備體係、供給體係建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