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種差別對體育影響有多大?黑色閃電怎煉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0 10:05:43  


8月16日,牙買加選手尤塞恩.博爾特(右)在比賽中。當日,博爾特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進行的北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以9秒69的成績奪得金牌並打破9秒72的世界紀錄。
  北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同膚色的健兒們正在各個賽場上奮力拼搏。奧運會呈現出的鮮明“人種特色”引人關注:黃種人在射箭、體操、羽毛球、乒乓球等靈活性高的項目上表現出色;白人幾乎獨霸游泳、賽艇等項目;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則像一道黑色閃電,再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人種(race),是指人類在一定區域內,歷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征(包括膚色、睛色、發色和身高、鼻型、血型、遺傳性疾病等)的人群。但關於人種的具體分類還存在一定爭議,通常是將全世界的人劃分為三個人種: 

  一、蒙古人,或稱黃種人,特征是膚色黃、頭發直、臉扁平、鼻扁、鼻孔寬大; 

  二、高加索人,或稱白種人,特征是皮膚白、鼻子高而狹,眼睛顔色和頭發類型多種多樣; 

  三、尼格羅人,或稱黑種人,特征是皮膚黑、嘴唇厚、鼻子寬、頭發卷曲。 

  黃種人重在技巧類項目 

  在體育競賽中,黃種人一直以輕便、靈活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白種人相比,黃種人個子矮、體重輕,絕對力量和絕對速度都不占優勢,其天賦主要集中在與靈巧、技能和心智等有關的項目上。以本屆奧運會為例,中國軍團在體操、跳水、羽毛球等項目上優勢明顯,而韓國在射箭項目上幾乎無人能敵。此外,黃種人一般身體重心不高,穩定性較好,這也是中國舉重隊在本屆奧運會上以8金1銀完美收場的生理因素之一。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一舉打破110米跨欄世界紀錄,使全世界都為這個創造奇跡的中國人嘖嘖稱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在直播節目時,一連用了3個“不可思議”來形容其“驚掉下巴”的感受。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黃種人不擅長田徑尤其是短跑類項目,這類項目一般是黑人運動員的天下。 

  黃種人無論男女,在身高、體重等諸多指標上都落後於白人,但在身體的坐高和頭部寬度方面又大於白人。這些特征極大地限制了黃種人的奔跑速度和彈跳能力,因此在田徑、大球等方面取勝頗為不易,但卻為各種需要靈活技巧的如柔道和體操等項目提供了方便。所以說,我國運動員想在足球、籃球和排球等三大球,以及跑、跳、投等田徑項目上趕超世界一流水平,難度確實不小。 

  白人為何在泳壇稱王 

  8月17日,美國泳壇“神童”邁克爾·菲爾普斯在男子4×100混合游泳接力中獲得金牌,實現了他的“八金夢”,並超越了前輩馬克·施皮茨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創造的個人金牌7枚的紀錄,將自己奧運史上個人金牌的數字提升為14枚。菲爾普斯書寫的傳奇,除了與他無與倫比的游泳天賦有關,他作為白種人所具有的獨特身體特征也奉獻頗多。 

  游泳被稱為“水中田徑”,要求速度與力量並重。然而此田徑非彼田徑,在游泳池里,黑人就不能像在陸地賽場上那樣大放異彩,爭霸游泳池的美國隊、澳大利亞隊等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 

  這與肌肉結構有關。在水中,白人肌重僅為1.5克/立方厘米,而黑人則為11.3克/立方厘米,黃種人介於兩者之間。較小的密度、較多的脂肪以及較大的胸腔,使白人運動員幾乎就是一枚天生的魚雷。而與之相比,肌重更大的黑人浸入水中的身體比例更大,在克服浮力和屏氣等問題上,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精力。而黃種人的肌重劣勢稍小,因而中國、日本也時而出現游泳世界冠軍。 

  在很多人印象中,白人屬於那種身強力壯的“力士型”。在華人功夫巨星成龍、李連傑主演的好萊塢電影中,白人雖然經常被他們以“四兩撥千斤”打敗,但白人在電影中展現的力量卻讓人印象深刻。速度讓白人在游泳賽場占盡優勢,而力量也在田徑、球類、投擲等項目上助他們一臂之力。觀察本屆奧運會舉重賽場就可以知道,中國運動員奪金的主要項目都是輕量級,而重量級舉重項目基本被歐美白人選手壟斷。 

  白人為何是天生的大力士呢?因為白人的祖先生活在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就恒溫動物而言,體形越大,就可以相對地減少體熱的散失,這對生存有利。所以,白人天生身高體壯力氣大,在田徑、球類、游泳和力量型項目比賽中占據著天然優勢。 

  黑色閃電是怎樣煉成的 

  一提起賽跑項目,人們就會想起那些快如閃電的黑人運動員。在16日晚進行的百米飛人大戰中,牙買加名將博爾特以9秒69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奪冠,讓世人為之一震。黑人不但擁有超強的爆發力,在耐力上也無與倫比。在100、200、400米短跑,跳遠、三級跳遠,110、400米跨欄等7個需要速度與爆發力的項目上,保持世界紀錄的都是黑人運動員。在關注度最高、代表人類速度極限的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上,只有黑人能跑進10秒。而在極需耐力的長跑項目上,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的黑人選手長期處於霸主地位。 

  黑人運動員驚人的爆發力來自何方呢?通過肌肉活檢顯示,黑人運動員的肌纖維進行無氧呼吸的百分比較高,因而他們在短跑中耗氧不多,而這正是取勝的關鍵。黑人腳底屈肌強度約150~200千克,而白人只有50千克左右。若以同樣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彈力比白人高出3~4倍。這使得他們不僅能跑得更快,而且跳得更高。喬丹等黑人籃球明星在封蓋、搶籃板中展現出的彈跳力,讓很多白人運動員望塵莫及。 

  美國體育記者喬·恩蒂尼庭他所著的《為什麼黑人運動員統治體育賽場》(2000年版)一書中,也對黑人的生理構造優勢作了很多調查。他說,相對於其他人種,黑人的臀部較窄,肩膀較寬,四肢更修長,脂肪更少。而相對更多的肌肉則像一部大排量發動機,為身體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保證。黑人不僅動力強勁,肌肉中的快肌纖維比例也更高,這就使得黑人在速度類項目中占據了絕對優勢。 

  馬力強大的肌肉發動機,還需要與之匹配的骨骼變速器。成年黑人骨骼中的無機質含量,平均密度比白人高出一成,因此也更為堅固。黑人血液中睾丸激素的含量,比白人和黃種人高出3~19%,這從激素水平上解釋了黑人的身體優勢。睾丸激素含量造成了男女兩性的分野,它傾向於形成更多的肌肉。類似睾丸激素的合成分子也是早期興奮劑的主要有效成分,黑人運動員相當於擁有了天然的興奮劑。 

  速度與耐力往往是矛盾的,非洲草原上的獵豹是陸地上名副其實的“速度之魔”,但只能作短距離奔跑。然而,黑人運動員的天賦體能卻同樣給了他們耐力。這首先得益於黑人更好的代謝機制。研究發現,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皮膚冷得更快,排汗機制比白種人更完善。科學家們曾在高溫(76.5℃)下做過對照試驗,結果發現在這一溫度下停留15分鐘後,白人流汗107立方厘米,而黑人流汗170立方厘米。黑人的抗疲勞能力也更好。哥本哈根體育科學研究所對肯尼亞運動員所作的一項研究表明,黑人運動員的肌細胞能更好地儲存氧氣、減少疲勞。(文章來源:青年參考)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