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逸儒:台灣也應思考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30 09:02:58  


蔡逸儒:台灣不必對西方觀點言聽計從,畢竟大家各有不同的利益和考量。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作者 蔡逸儒)二十八日,台北媒体報導,中國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日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批台北邦交國企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強調台灣地區沒有資格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等等。此事是否會對兩岸關係產生一些什麼影響,仍然有待觀察。眼前我們看到的是,素來挺藍的媒体也說,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正受到嚴肅考驗,而且我們也可以合理預見,親綠媒体會就此問題大作文章,給三十日以“顧肚子、護主權、救經濟”為主軸的綠營反馬遊行添火加油。

  除此而外,我們最近在和美方重要學者討論問題時,彼等也一再提醒台灣學者,台北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兩岸關係將會一帆風順。他們稱,台灣安全不可偏廢,必須要有全面、周詳的戰略規畫,指如果馬英九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這其中當然主要包括兩岸外交休兵,及北京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問題)無法落實時,台北應該有必要時不惜對抗的心理準備與應對方案,軍購必不可少,台灣必須展現自衛的決心與能力。不管彼等是出於善意的提醒或惡意的挑撥,這其中確實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人私下提到俄羅斯與喬治亞共和國之間的衝突問題,警告台北必須要有最壞的準備。筆者則以英國衛報的觀點加以回應,指出俄、喬衝突反映出國際社會中的不干涉主義及默認大國勢力範圍的事實,否則國際社會,包括美國為何不能、無法或不敢過度反應。筆者同意,台灣固然不能把自己的安全與前途寄託在不切實際的想像上,適度軍購應為、當為,但台灣也不必對西方觀點言聽計從,畢竟大家各有不同的利益和考量。台灣在考慮自己的利益之外,也應思考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絕對不能成為外國勢力圍堵、限制中國發展的工具。

  回頭再談外交休兵,大家都知道,此事其實是知易行難,其中意涵必須進一步加以釐清。由馬英九先生最近的一連串有關外交休兵的談話及行動表現看來,既然馬氏有意將金門由過去的殺戮戰場變為兩岸間的和平廣場,也期望中國大陸能夠將心比心,可以理性處理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其他專門機構,讓兩岸在國際場域能夠相互合作。換句話說,台北無意挑釁的立場已經顯而易見,目標也已相當清楚,WHA應該是當前努力重點。大陸對此應當有所理解,展現包容和善意。

  王光亞代表所表達的觀點合乎北京的立場與政策,函中語氣也還有一些感性的成分,主張兩岸中國人應該透過協商,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找出妥善的解決方案。筆者以為,既然內有兩方客觀的需要,外有相關國家的可能制肘,事不宜遲,兩岸當局或許真應該以更高的戰略視野,更新的思維,與更快的步驟,透過坦誠的對話、溝通來面對、處理此一問題,這才是上上之策。即使問題短期不能解決,但久拖不決也非正途。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