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西方軍事專家推測中國無人機具高空作戰性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30 13:02:28  


中國無人機被曝具備高空高速作戰性能。(資料圖)
  說起無人機,近來在媒體頻頻亮相的還是美國的大牌,如“全球鷹”戰略偵察機,以及今年初裝備美國空軍的MQ-9“死神”。但軍迷們更關注我們中國的無人機研發情況。據公開報道,我國研制無人機起步較晚,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才開始,西方國家從一戰後就開始研制無人機作為靶機。我國目前已公開亮相的無人機有十多種,主要用途集中在靶機和戰術偵察方面,對無人機直接作戰方面的研發也已提上日程。 

  中蘇交惡國產無人靶機升空 

  上世紀60年代由於中蘇關系緊張,蘇聯拒絕繼續提供“拉-17”無人靶機。國家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該項目從1965年立項,1966年12月6日,“長空一號”首飛成功。 

  “長空一號”是噴氣式亞音速飛機,可供地空導彈、空空導彈打靶或防空部隊訓練使用。“長空一號”的起飛非常有特色,采用一部可回收的發射車助推起飛。將飛機固定在發射車的3條短滑軌上,起飛時飛機發動機啓動,帶動發射車滑跑。當時速達到275公裡,飛機脫離發射車爬升,發射車因無動力而減速,隨後地面人員發出無綫電指令,拋出制動傘使發射車停住。地面發射車助推起飛,改寫了蘇聯用有人機在高空投放靶機的歷史。 

  因“長空一號”體積很小,為在視覺上模擬體積較大的敵機,機上一般裝有曳光管或拉煙管,還裝有紅外增強翼尖吊艙、雷達回波反射器、機尾帶4枚“海鷹1號”紅外曳光彈,以增強紅外和雷達特征。靶機如未被擊落,可遙控其著陸回收。 

  “長空一號”作為我國獨立研制的第一種多用途噴氣式無人機,奠定了我國無人機發展的堅實基礎。 

  擊落美“火蜂”開發無人偵察機 

  “長虹-1”是高空多用途無人偵察機,在軍內稱“無偵-5”(WZ-5),出口型號為CH-1,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所研發。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制,1972年11月28日首飛,1980年正式列裝。 

  從外觀及主要參數看,“長虹-1”很明顯是我軍多次擊落的美國BQM-34“火蜂”(Fire Bee)無人偵察機的翻版。越戰期間,美國“火蜂”多次侵入我國領空,偵察我軍動向。由於其高空高速飛行,初期我機截擊連連失利。1964年11月15日,我空軍某部中隊長駕駛殲-6戰機,在距離“火蜂”230米處開火,一直打到距離140米,炮彈直穿發動機,終於將敵機擊落。此後我空軍多次成功擊落“火蜂”。在“火蜂”墜地後,科研人員就可以詳細研究了。 

  根據北京市科技志的記錄,北航在對被擊落的“火蜂”141A進行了研究,并成功修複使之再上藍天。在此基礎上試制的“長虹”號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於1978年5月完成了定型試飛。“長虹”號成為中國第一架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無偵-5”目前仍作為惟一的遠程無人偵察機在解放軍空軍服役。 

  除上面提到的“長空”無人靶機、“長虹”無人偵察機外,AW-4“鯊魚”、“隼鷹”、WZ-2000、ASN-150B、ASN-206、W-30和W-50等固定翼無人機,Z-2、M-21、LE110和“翔鳥”等旋翼無人機,都是我國近年來研制的新品。這些無人機的軍事用途多用來做靶機,或執行戰術偵察任務。 

  國產“暗劍”開啓新理念 

  冷戰結束後,美俄等軍事強國不再把無人機局限在靶機或偵察等用途,而是考慮在機上攜帶導彈等攻擊性武器,直接作戰。1994年,我國軍方正式啓動“無人戰鷹”的應用研究工作,開始了軍用無人機新的研發進程。五角大樓2005年的《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正在大量投資開發無人機,“其中令人關注的是,中國人正在開發一種無人駕駛戰鬥機。”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國產“暗劍”無人機模型首次亮相,2007年又走出國門,參加法國巴黎航展,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西方媒體的猜測。 

  盡管兩次都是以模型參展,但西方軍事專家們還是從中推測了其先進性能,認為該機具有超音速、超高機動性能,從外形看與美國F-117隱形戰機差不多,可以較好地躲避雷達偵測,主要用於未來對空作戰。

  加拿大的《漢和防務》載文分析說,美國X-45、X-47以及歐洲的“神經元”無人作戰飛機,均為亞音速飛機,與敵方戰機的對抗格鬥能力較弱。“暗劍”和以上無人機相比,外形差異很大,其雙垂尾和鴨式前翼等特點,明顯具有高速高機動性作戰飛機的特征。

  從該機黑色的外表看,“暗劍”應大量應用複合隱身材料并采用內置式武器艙,具備良好的戰場適應性,代表了中國無人作戰飛機的先進設計思想。(來源:中青在綫-青年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