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時評:互聯網正引領著奧運媒體傳播的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2 21:32:39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中)8月14日上午參觀位於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的新華社奧運前方報道團,圖為羅格在瀏覽新華網奧運會專題報道頁面,並愉快地在新華網用英文制作的專訪頁面上一一辨認自己熟識的各界老朋友。 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授權互聯網站作為持權轉播商以音視頻等形式報道奧運會。這是奧運會與互聯網的又一次密切握手。新華社的時評指出,正是通過互聯網這一跨越時空界限的巨大平台,奧運會以一種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首次實現了全球衛星直播,奧運會此後深入千家萬戶,其影響被成倍放大。與當年的電視衛星直播技術一樣,今天的互聯網正引領著奧運媒體傳播的方向。 

  從亞特蘭大奧運會出現網絡報道,到悉尼奧運會網絡文圖報道大放異彩,再到雅典奧運會網絡音視頻報道大量涌現,直到今天的北京奧運會,互聯網已經成為奧運主力傳播媒介和主要傳播渠道之一。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僅中國互聯網奧運受眾規模就達2.44億人。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參觀新華網時說,通過網絡媒體,“你們可以閱讀最新新聞,可以看到最快的金牌消息,以及奧運會令人興奮的一切。” 

  與傳統電視直播相比,互聯網為奧運傳播帶來了新的延伸: 

  ——速度快。網站與奧運信息係統對接並實時同步、桌面軟件即時彈出賽事信息等手段使得奧運信息可以更加快捷地抵達受眾。有網站發布數據稱,其奧運賽事係統的比賽信息更新與電視直播同步甚至更快。 

  ——形式多。借助便攜電腦、手機等途徑,用戶可通過文圖頁面瀏覽、視頻直播回放和客戶端應用軟件等,隨時隨地獲取奧運信息,不受空間的局限。 

  ——個性化。受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安排定制個性化的奧運信息服務,閱讀奧運新聞,觀看賽事直播,點播視頻回放,不受電視轉播時間和內容的局限。 

  ——互動強。北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允許運動員在奧運會期間發表博客,延伸了運動員與觀眾交流的平台;普通人更可通過論壇、博客、播客等新形式參與奧運、記錄奧運,獲得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 

  互聯網為放大奧運效應提供了廣闊天地,但也因其在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真實準確、傳播道德等方面存在問題、爭議甚至弊端,使得網絡環境中的奧運傳播面臨新的課題。如果未能很好地加以研究解決,將會制約甚至損害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展。我們在運用互聯網為奧運服務的同時,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傳播規律,制定完善的管理規則,讓這個航標永遠指向正確的方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