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嘉宏:承認大陸學歷 放棄僵化意識形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1 09:27:11  


 

  二、教育可以是一種文化產業 

  過去幾十年來的事實是,兩岸三地大學教授、科學家始終都在各種學術研究領域上交流合作,多年來也一直跨越政治障礙長期互動,積累了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一些在政治上過於偏執者,不會沒有;但是,在學術本位的立場上,兩岸三地的大學沒有人會無知到宣稱彼此不承認對方的學歷,以及在這個學歷基礎上繼續孜孜不倦地鑽研所獲得的成果。有時候看得到的是,台灣少數幾位公開宣稱學生到大陸就讀博士班、碩士班是“撿便宜”的教授,卻又經常往來大陸名校,以到這些學校授課、交流為榮。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的核心價值就是“鬆綁”與“重建”,“承認大陸學歷”應該就是一個放棄僵化的意識形態和不必要的政治顧慮,實事求是地回到學術本位、專業立場來看待的問題而已! 

  兩岸教育的面貌各有千秋,在大陸高校入學機會競爭激烈之下,台灣可以適時釋放大學入學機會提供大陸大學生就讀。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幾個大英國協國家將教育當作是一項文化產業,他們不斷地在台灣和全世界辦理“英國教育展”、“加拿大教育展”和“澳大利亞教育展”,面向全球招生;為數眾多的前來就學學生帶來的學費、生活費等長期在地支出,猶如無煙囪的工業在這些國家創造巨額的外匯收入。這些學生學成以後帶著國會內閣制的民主運作經驗、不成文法體系的人權原理回到他們的母國,不說其中傑出者因緣際會成為第三世界國家軍政領袖,一般留學生也都會移植這些學習過程中的生活經驗,悄悄地改變了母國的政治與社會。 

  台灣的大學,在入學機會過剩的前提下,只需各校依據“大學自治原則”的“憲法”規定,依其自主組織之權限,自行決定是否辦理“大陸學生專班”。如是,則各校這些“大陸學生專班”的入學方式可以經由公平、公開的推薦、申請或考試,其名額就如同時下的一些台灣相當有名的大學所辦的“ EMBA ”類似的學位課程,完全不應、也不會排擠本地學生入學機會。來台就讀的大陸大學生,可以對台灣有了因為進修、學習而帶來的感性認識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機會,美麗的台灣風物、善良的台灣人民都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對兩岸長久的和平發展必定會有極高的正面作用。 

  時下批評承認大陸學歷者,其說詞主要不外乎是承認大陸學歷將會排擠本地學生的工作機會,這種說法如果能成立,那為了不排擠本地學生的工作機會,何不取消承認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所有境外的國家大學學歷,來個徹底保護本土大學和大學生?姑不論今日尚未開放大陸學歷認證之下,台灣的大學生就業率就已經很低了,完全不是被大陸學生排擠掉的;大陸學生來台讀書儘管取得台灣大學學歷,但是因為不具備公民身分權、應考始服公職權,何來排擠之說?台灣人取得大陸學歷若經“教育部”認證之後,是否符合“考試院”考選部依法辦理之“國家”考試報考資格?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一樣是台灣人就有不受歧視性待遇的“憲法”平等權之保障!更何況一些反對大陸學歷認證的台灣人和“後段班”台灣的大學生真的有那種底氣說:對不起,大陸名校的高材生我不承認你的學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