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經濟有內憂外患 學者建言推八千億救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4 09:24:54  


 
  總體上,“內憂”和“外患”主導了四位經濟學家對當前中國經濟下滑形勢的看法。為此,任若恩提出,中國需要調整貨幣政策,取消信貸額度,逐步降低利率,將準備金率降低到10%以下。即,通過下調準備金率釋放相當於約3萬億元的流動性資金,推動中國經濟“復蘇”。

  在財稅政策方面,潘向東則提出了“宏偉”建議,在未來2-3年內實施7000-8000億元左右的財稅刺激計劃,以避免由於外需下降和房地產市場波動導致的經濟快速下滑。

  通脹:大幅反彈還是大幅回落?

  記者:和全球一樣,當前中國通脹壓力有所降低,您認為CPI年底會到多少?主要依據是什麼?

  任若恩:根據8月份消除季節波動後的月度環比預測,CPI年底將回落到2.7%-3%之間。

  高善文: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經濟增長減速影響,通脹下降的趨勢已經確立,預計年底CPI可能會回落到4%左右。

  潘向東:年底的CPI會到2.5%-3%左右。理由:一、從目前的天氣看,秋糧豐收概率很大,短期而言,這對穩定糧食價格和食品價格作用較大;二、從翹尾因素來看,到年底還有2.3個百分點的翹尾因素會逐步消除,考慮到PPI的部分傳導和電力價格存在進一步理順的壓力,CPI在目前基礎上有下調1.9-2.3個百分點左右的可能。

  王建:我和他們的觀點不同。CPI在8月以後肯定會走高,年底會回到8%以上,全年應在7.5%。中國的通脹是長期的, 主要因素是資源短缺和次貸危機導致國際資本從金融市場流入商品期貨市場,形成輸入型通脹,從而推動PPI走高,然後向CPI傳導;國內則是“人地矛盾”將在“十一五”中期進入拐點,形成由糧食為中心的食品推動型結構性通脹,5月以來雖然消費物價連續走低,但是PPI與糧價雙超CPI。

  所以,推動中國通脹的這兩大因素不是減弱或消失了,而是在加強,物價會在9月份以後繼續走高。

  記者:有觀點認為,中國當前的CPI沒有反映出上游PPI的壓力,也就是說,當前CPI反映的通脹有所失真,您怎麼看?

  任若恩:當前CPI反映的通脹沒有失真。

  王建:油價、電價和糧價都存在著政府的行政控制,都有虧損,和國際價格差距巨大。還表現在企業利潤中上下游產業不斷拉開,這都是政府在利用行政力量阻止物價的傳導過程,所以消費物價肯定存在失真情況,沒有能夠反映出資源真實的稀缺程度。

  潘向東:在限價的情況下採用CPI來度量通脹會偏離真實狀況,實際通脹水平應超出公布的CPI。由於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盈利狀況出現惡化,一些企業只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改變經營狀況,但目前國家對提價行為進行限制,這就迫使一些企業通過其他方法來變相提價。如通過改變包裝或者對原有產品進行所謂的更新(對原有產品進行微小修改),成為“新產品”後大幅提價,便可規避國家的控制。由於統計部門對這些“新產品”無法進行採樣比較,從而無法把這種變相漲價納入CPI。

  另外,從GDP的各部分構成來看,相對於成熟市場國家,投資所占比重較大,而消費比重相對較小,因此用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通脹會有失偏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