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改專家:城鄉一體化將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6 14:38:47  


9月30日,胡錦濤到安徽農村考察。這是胡錦濤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村民關友江家院子裡同村民們親切交談,共商農村改革發展大計。新華社
山東棗莊市台兒莊農村,機耕手操作大型機械近日在田間採用“免耕播種”新技術播種小麥。大公報圖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隨著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的日益臨近,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本屆全會關於農村問題的議題。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日前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指出:“中國農村還有一個大的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就是幾十年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後,統籌城鄉發展將是中國下一輪改革發展的重點,而‘城鄉一體化’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大公報引述鄒東濤指出,目前對於幾十年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後,導致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呈擴大趨勢。他認為,統籌城鄉發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革城鄉二元體制,這是中國下一輪改革發展的重點。

破除城鄉二元體制

  鄒東濤認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積極探索、循序漸進。一是要加快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機制,完善戶籍、就業、土地等體制和政策,創新農村金融體制。二是要加大公共財政向“三農”傾斜的力度,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保護體系,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三是要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功能,優化城鄉產業布局,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四是要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現行農村制度成功

  鄒東濤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中央財政已投入支農資金59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8億元,佔中央政府投資的近50%。各項支農措施的順利推進,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連續4年增產,今年夏糧又獲豐收,總產量達到2408億斤,我國糧食、棉花、蔬菜、水果、肉類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通過各項惠農補貼以及配套政策,農民收入近年來保持少有的增長態勢。

  他認為,30年的實踐證明,我國現行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非常成功、完全正確,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對農村和全國的穩定都有著重大意義。

  不過鄒東濤強調,雖然在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

增強資源要素流動

  鄒東濤認為:“目前農業處於相對薄弱環節的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多年來出現了農村的勞動力、土地、資金三大要素都大量流失的困難局面。”

  他還舉例說,目前在我國南方、中西部以及其他丘陵山區地帶,人均耕地較少,土地承包時又要肥瘦搭配,一家三五畝地都被分割成七八個甚至更多地塊,阻礙了農業生產現代化的推進,這種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難以推廣使用先進科學技術,也無法與大市場全面對接。

  而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安徽農村考察時亦強調:“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安徽小崗村試驗土地自願流轉 人均收入倍增

  另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一年越過溫飽綫,20年沒過富裕坎”。這是相當長時期內,一撥又一撥參觀考察者對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幹發源地——安徽小崗村的感慨和評價。聽上去很尖刻,但也是令小崗人既難堪又困惑的實情。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隨著推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經濟、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項又一項改革新試驗的啓動和深化,小崗村正由傳統小農經濟走向現代農業、從城鄉二元結構下封閉的舊鄉村走向城鄉一體化大趨勢中開放型新農村。這些新探索、新轉變,讓小崗村在近兩年時間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擺脫了二十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的狀況。

  小崗村一系列新的改革試驗,也再次吸引了關心中國農村問題的衆多專家學者的目光。他們都不約而同把“中國改革第一村”作為中國傳統農區的縮影,試圖從中尋求破解當今中國“三農”問題的新答案。

  試驗一:土地自願流轉,發展規模化現代農業

  65歲的老農嚴金昌如今成了一個現代養殖場的飼養管理者。作為當年秘密在“分田到戶”協議上摁下紅手印的“大包幹”帶頭人,他和幾戶農民一起,又把自己當年冒著坐牢風險分到自家的田地租了出去,交由上海一家養殖公司發展種豬擴繁基地。

  因為養殖經驗豐富、具有一定號召力,嚴金昌被提升為這個占地200多畝的現代養殖場的管理者。出租土地的農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則接受了這家公司的反聘,成為企業員工,每人每月領取800元左右的工資。這位30年前領頭實行分田到戶、自主生產的老農現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倡導者。

  村口門樓的對面,是小崗村另一個經土地流轉而興起的現代農業園——葡萄種植園。“大包幹”帶頭人嚴俊昌的兒子嚴德友是這裡的主人。他表示,“每畝葡萄的效益是種糧的10倍。通過土地租賃和串換,便於集中施肥、灌溉、除蟲和管理,還能獲得明顯的規模效益。”

  除了集體統一組織外,小崗村更多的承包地是農戶通過血緣關系、鄰裡關系等多種方式自己實現流轉的。目前,全村1800畝耕地已有600餘畝實現流轉,發展起糧食、葡萄規模種植及雙孢菇產業等,每畝土地收益上升了5倍、10倍,甚至20倍。

  嚴德友說,這個趨勢還在擴大,只要堅持土地的最終承包權不變和群衆自願原則,農民就擁護流轉。現在願意轉讓土地的村民多,缺的是有實力又有能力的規模經營者。

  當年大包幹主要帶頭人之一嚴俊昌擔心,眼下大規模的土地流轉是在缺少制度安排和不規範的情況下形成的,一旦發生經濟糾紛,租賃戶和被租賃戶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他認為,在新的起點上,需要盡快完善相應的制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