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敬璉:中國股市泡沫似已放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0 16:28:43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金融海嘯對於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明年可能會更加深化。”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政府應該從穩定宏觀經濟的大局出發,用貨幣政策搭配財政政策,防止出現金融市場崩盤或者企業倒閉這兩大危機。他同時表示,內地股票市場雖然損失很大,但泡沫似乎已經放空,未來最大的擔憂是房地產泡沫。

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 

  新快報報道,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龐大的外匯儲備,資本管制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作為中國經濟抵禦當前危機的良好基礎和防火牆。對此,吳敬璉持反對意見,他表示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是嚴峻的。 

  吳敬璉表示,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金融發生問題,其根源在於美國長期執行了一個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因為中國不是在這個體系之外的,而是在體系之中,我們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同時也集中了很多問題。” 

  他說:“美國用發美元向全世界借錢,而承接這一點的,中國是世界第一。”其後市影響在明年可能要更加深化,這是我們的實體經濟部分。 

房地產泡沫影響金融體系 

  “內地證券市場的泡沫空氣,雖然損失很大,但空氣似乎已經放空,但房地產市場,將會成為未來的一大危險點,泡沫很大,空氣一直沒有釋出,高出不勝寒,泡沫越大,他崩潰的可能性越大,造成的衝擊越大。”吳敬璉表示,房地產泡沫加劇將進一步影響金融體系。 

  現在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經濟重鎮,中小企業生存相當困難。他說:“中國的增長方式一定會造成內外失衡。”這個問題其實早在本世紀初就已提出,現在是內外失衡碰頭了,所以後果爆發了。 

轉變增長方式是治本 

  為了解決這種投資率下降最終需求不足,亞洲國家采用出口導向。用政府的力量,一方面適度保護,加強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另一方面本幣低估,讓本國貨幣貶值。中國1994年外匯改革,人民幣深度貶值,全面轉向出口導向政策。但這讓我國面臨一個大問題——外匯的大量積累,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增加,貿易摩擦加大。到了2006年的12月,中國外匯儲備超過了1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本幣升值的結果是流動性泛濫。流動性過剩則造成三種情況,一是資產價格上升,泡沫形成;二是CPI上升,通貨膨脹;三是二者兼而有之。現在,一方面是股市、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另一方面CPI居高不下,現在CPI用各種方法被管住,CPI和PPI出現倒掛,變成疑難雜症。吳敬璉認為,要防止世界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到中國的實體經濟,政府需要加快用改革來破除制度性障礙,及時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才是根本。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