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藍綠讓步 何必時時街頭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9 10:22:48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因為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期間的警方執勤與暴力衝突,朝野各指對方應負最大責任。為了社會和諧,朝野應各讓一步,以議會路線取代街頭路線,並以對話代替對抗。

  聯合報“直言集”指出,要把街頭路線拉回議會路線,朝野都有責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揚言“時時在街頭相見”,固然是因為在“立法院”難有效制衡國民黨政府,逼不得已只好走上街頭,但街頭路線的風險,在“嗆馬圍陳”流血衝突中已顯露無遺。

  遊行的訴求再有正當性,都不敵石塊、汽油彈的攻擊。一旦街頭運動蒙上暴力陰影,不但有理說不清,還將重傷政黨形象;此次連蔡英文都被冠上“暴力小英”的難堪封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所幸她已宣示,未來仍將以議會路線為優先,暫時拆解引信。

  目前藍軍“立委”在“國會”接近四分之三席次,各種議案幾乎都是國民黨說了算。國民黨占了便宜,成為“國會”絕對多數,更有必要發揮“多數尊重少數”民主精神。

  以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優勢,即使“禮讓”民進黨在各委員會有提案權、不在程序委員會任意封殺民進黨“立委”提案,最後的決定權仍操在國民黨手裡,何懼之有?如果國民黨連這點民主雅量都沒有,難保人民不會轉而同情在“國會”難以發聲的民進黨。

  國、共都能和談了,“台灣雙英”若能彼此展現善意,朝野難道不能對話?蔡英文不能接受被叫做“暴力小英”,正如馬英九也難忍受被指為“賣台老馬”,雙方要化解對立,第一步就應該先為對方摘除汙名的帽子。

  朝野若能透過“國會”良性互動,將可避免不必要的社會動員。即使最終仍須上街表達訴求,執政者也該把街頭還給人民;在野黨則應善盡忠誠的反對角色,確保理性、和平,台灣社會才不致繼續被撕裂。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