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全球金融峰會 各國首腦華盛頓探討應對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4 22:42:32  


  本周末,全球主要經濟體首腦將齊聚華盛頓共同探討危機應對之道。這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首次召開全球性的金融峰會,蔓延全球的危機需要全球集體應對,希望這一峰會來得正當其時。[華盛頓金融峰會三大猜想]

  迄今,次貸危機已經一年有余,其破壞力和破壞范圍一再突破人們的想像。虛擬經濟領域危機已然傳導到實體經濟,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危機不可避免地從風暴中心美國向全球蔓延。發達經濟體或已陷入衰退,據世界銀行11日預測,明年發達國家經濟將負增長0.1%。 

  人們原本指望,新興經濟體可以幸免于這場危機。但實際情況是,全球性信貸緊縮導致融資困難、需求下降引發貿易萎縮,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風險偏好情緒逆轉引發資本向美國回流等,都給新興經濟體帶來空前壓力。 

  表面上看,次貸危機是華爾街金融資本投機、美國國內監管缺位的惡果;但從更深層面看,這場危機發生在全球化高歌猛進的二十一世紀初也絕非偶然。可以說,華爾街的貪婪、監管缺位是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而金融全球化缺乏對應監管協調機制、現行國際貨幣體係缺陷、全球經濟失衡、全球實體經濟和金融資源錯配等問題才是深層原因。 

  次貸危機席卷全球,暴露出全球化的弱點。在貿易領域,世界貿易組織(WTO)已成為規范、約束、協調貿易全球化的機構。雖然全球金融資本流動所帶來的風險遠勝于貨物貿易,但該領域卻缺乏一個堪比WTO的統一制度設計。金融監管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已然不能應對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新形式,還加大了投機資本進行監管套利的空間。 

  現行的國際貨幣體係本質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具有主權貨幣和國際貨幣雙重身份。美元的國際供給直接取決于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也取決于美國國內經濟政策。這種貨幣體係缺乏國際約束和協調機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容易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而這種失衡恰是次貸危機爆發的最深層原因。 

  全球化的一端是美國過度消費、過度舉債;在另一端,一些新興市場卻表現為投資過熱、過度依賴出口、貿易順差擴大。在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係下,美國通過貿易逆差流出的美元最終通過別國外匯儲備的形式從金融渠道回流。原本不均衡的美國內部經濟結構由此看似實現了“均衡”。 

  在這種國際經濟格局之下,全球經濟增長有賴于美國擴張貨幣政策,並且表現為美國貿易逆差和國際債務不斷增長、新興經濟體產能不斷擴張、美元流動性泛濫、美國虛擬經濟過度擴張、全球性資產泡沫。 

  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石油生產國等所積累的儲備回流美國,造成了旺盛的投資需求,這一定程度刺激了華爾街金融泡沫不斷增大。次貸危機證明,這樣的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其實是非均衡的,是不可持續的。 

  有專家指出,目前全球實體經濟和金融資源嚴重錯配。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有可能首次超過美國。但目前美國的金融衍生品總量佔全球的一半,而中國僅佔全球的萬分之一。 

  美國經濟中虛擬資產在過去25年內增長了近500%,經濟結構不斷“虛空化”,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發展。而經濟增長潛力最強的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創新和供給卻滯後于實體經濟發展。這樣的全球金融資源配置顯然是低效率、不合理的,也必然會孕育危機。 

  對于周末聚首華盛頓的各國首腦來說,迅速提振全球經濟信心,改變增長前景的悲觀預期成為當務之急。危機中心國的單方面救市行為已經不足以應對危機,在全球經濟聯係日益緊密的今天,各國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需建立共同危機應急機制。 

  從中期來看,待危機趨于平息之後,全球需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監管標準、預警係統和風險防范體係。雖然期望國家讓渡部分主權,並由此設立一個超國家的全球金融監管機構顯得不太現實,但盡快就金融監管標準達成共識,並設立一個全球性機構協調國家層面的監管具有可行性。 

  從長遠看,只有改革美元本位的現行國際貨幣體係、扭轉全球經濟失衡局面、改變經濟和金融資源錯配現狀,才能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已適時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並堅決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這不僅僅是中國短期內的危機應對之道,也是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均衡增長的長遠戰略。(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