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蔣介石為何不願搞整肅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4 09:44:14  


蔣介石對胡適、傅斯年等同路者的忍耐、寬容,不願搞整肅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確實影響了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
  作為一個處於新舊之交的政治、軍事強人,蔣介石的性格非常矛盾。就拿對待知識分子的事情來說吧,一方面,他推崇“輿論一律”,熱衷於聽記者、教授們的吹捧之言,另一方面又對某些尖銳批評他及其親友的知識分子表現出明顯的忍耐與寬容。蔣介石作為政治、軍事強人的一面,別人說得多了,這裡我只講講他忍耐的一面。

  最近讀到岳南的《陳寅恪與傅斯年》,該書記載:1938年7月12日,傅斯年以政府參政員的身份致書蔣介石,炮轟孔祥熙的種種惡行。蔣介石沒作反應,傅斯年對此極其不滿,他千方百計搜尋孔祥熙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材料,又在其後的國民參政會上公開孔祥熙的不法之舉,終於導致孔祥熙倒台。1945年5月,宋子文接替孔祥熙擔任行政院長,此人上台後,其斂財的手段較孔氏有過之而無不及,傅斯年先是在《大公報》發表了一篇相對溫和的文章,提醒宋子文注意民意,不要激起民怨。宋子文執迷不悟,1947年2月15日至3月1日,傅斯年接連在《世紀評論》、《觀察》發表了三篇怒氣衝天的文章,對宋子文進行猛烈抨擊,這就是著名的《這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他在一篇文章中說:“真憤慨極了,一如當年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樣,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當然有人歡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我們是救火的人,不是趁火打劫的人’,我們要求他快走。……不然,一切完了!……國人不忍見此罷?便要不再見宋氏盤踞著。”這三篇文章一問世,全國報刊紛紛轉載,一時間,全國到處是討宋聲浪,最後宋子文只好狼狽下台。

  孔祥熙是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姐夫,跟老蔣是連襟;宋子文是宋美齡的哥哥,是老蔣的妻哥(俗稱),要說老蔣對傅斯年炮轟孔宋一點也不氣惱,這是不可能的。然而,蔣介石卻做到了一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打擊報復傅斯年。當國軍在大陸戰場節節敗退,老蔣搶運文化人的名單中第一批就有傅斯年;傅斯年赴台後,老蔣立即委任他做台灣大學的校長。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病在台灣逝世。12月22日,蔣介石即發唁函給傅斯年夫人俞大,12月30日又為傅斯年頒布“國民政府”褒獎令。12月31日,傅斯年治喪委員會在台灣大學法學院禮堂(當時台灣大學本部沒有大禮堂)舉行傅斯年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臨致祭,並書寫“國失師表”的挽章以示悼念。

  與傅斯年相比,胡適對蔣介石的冒犯更加直接。智效民先生《胡適與蔣介石——從胡氏日記看兩人的交往》一文介紹:胡適與蔣介石初次見面是在1932年11月下旬。胡適利用去武漢大學講學的機會,特地拜訪正在漢口的蔣介石,兩人共進晚餐。第二天晚上,蔣介石派秘書專程來請胡適共進晚餐,因為有其他人在場,沒有單獨談話的機會,胡適送給蔣介石一本《淮南王書》後,便早早離去。胡適的意思是蔣介石事必躬親,不懂得發揮別人的積極性,不是一種好的做事方法,希望他學會無為而治。

  1948年9月下旬,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華北戰場節節敗退,國民政府推行的幣制改革又嚴重受挫,整個社會一片混亂。胡適去武漢大學講演路過南京,蔣介石請他與傅斯年一起吃飯,蔣氏對幣制改革津津樂道,胡適卻認為這正是“新政策崩潰的一個大原因。”10月底,蔣介石再次請胡適吃飯。這次見面,胡適不留情面地提出十條意見。有些話非常尖銳,比如“必須認錯,必須虛心;國軍紀律之壞是我回國後最傷心的事;‘經濟財政改革’案實有大錯誤,不可不早早救正;我在南方北方,所見所聞,實在應該令人警惕”等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