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先驅導報:中國官員談吐急需“全球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5 12:05:55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國際先驅導報今天刊登湖南媒體人周東飛的評論文章指出,當中國以連續多年的經濟高增長讓世界矚目的時候,官員的話語體系卻缺乏必要的更新速度。全文如下:

  11月20日,前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官員需修“對外交流課”》的文章,認為一些中國官員不大懂得與外國人交流——“有的代表團,萬里迢迢到國外招商,請了很多人,介紹自己的省份或者城市,結果一上台先說天氣,‘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我來到美麗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好不容易講到正題了,又是一大堆讓人雲裡霧裡的話語,把大量時間浪費在充滿套話、廢話和空話的無效交流上。”

  相信吳建民先生所舉的例子會引來許多讀者會心一笑,到巴黎能聽到中國官員大講“春暖花開的季節”,在國內我們也沒有少領教官員們“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之類的萬用開場白。如果責怪官員們見了外國人就不會講話,那對他們顯然不是公平的評價,因為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廢話在國內也是不少官話的主要內容。

  套話危害不淺

  “話風”問題暴露於“外”,恰恰說明了它大行其道於“內”的現實。據媒體報道,8月底發改委一位專家到雲南省蒙自縣作講座,開講前多位人士的客套話竟足足用去了80分鐘,專家講座只好加快語速匆匆結束,讓聽衆一頭霧水。

  空話、套話充斥於官話之中,表達交流的低效在所難免。代表、委員、官員在嚴肅的大會上酣然入夢的情景,在不少地方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想想看,當“思想重視,措施得力、效果顯著”被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時候,所謂的“重要講話”只能變成催眠的囈語。一旦台上講套話成為官員常戴的面具,台下“不會講人話”就有可能成為少數官員罹患的分裂症。發生在10月底的深圳“猥褻門”事件中,涉事官員林嘉祥“我就是幹了怎麼樣”的叫囂,即可作為不會說人話的明證。更為嚴重的是,“觀其行,聽其言”也是民衆評價官員和政府的必由路徑。假話、大話、空話往往導致民衆對官員喪失信心,進而損害政府在百姓心目的形象。

  話語體系落後於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說,禮儀之邦的文化傳統對於假話、套話風氣的形成有一定影響。如果“久仰大名、萬望賜教”之類的話並非出自真心,而僅僅是出於禮貌甚至是言不由衷,那麼套話流行就難以避免。新中國成立以來,某些不正常時期的不正常現象,比如大躍進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虛報浮誇風,也成為假話、套話泛濫的歷史根源之一。只講虛假的“政治正確”卻回避實事求是,這樣的風氣在新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糾正,但是當它異化為一種殘存的觀念隱藏於人們頭腦的時候,其嚴重的負面作用往往被忽視。

  當中國以連續多年的經濟高增長讓世界矚目的時候,官員的話語體系卻缺乏必要的更新速度,以致於在現實面前顯得有些遲鈍和吃力,甚至出現了空白和失語。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主政上海期間,曾對某些官員在新形勢面前“話語平庸”的現象進行了概括:“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衆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其實,這種話語體系落後於時代的現象不僅僅表現在官場。“5.12”汶川大地震後,山東竟然有一名作家發表“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這樣的詩作,與其說是他故意要冒犯遇難同胞尊嚴,不如說是陳舊而頑固的話語體系在作怪。

  提高表達素養成當務之急

  吳建民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將官員套話連篇的現象歸因於不懂交流學,這自然是深刻獨到的專業判斷。基於此,他打算在已經開設交流學的基礎上,還要與人合作寫一本《交流改變人生》的書,以提高人們對於交流素養的認識。這讓人聯想到薄熙來主政重慶之後,曾大力推動官員參加演講辯論活動,其目的也在於提高官員的表達素養。這些實踐與探索難能可貴,也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實際上,近年來執政黨一直將“說實話、辦實事”作為官員思想作風整頓的重要內容,在官員評價體系和選任標准中亦有明顯體現。

  在此基礎上,官員話語體系的更新仍需於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推動。執政黨一直將與時俱進作為自己的重要品質,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理論創新的軌跡明確而篤定。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問題,從創新理論和法律中尋求分析解決問題之道,這既是官員履職的要義,也不妨作為話語體系更新的路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