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為什麽把大熊貓叫做“貓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5 14:20:56  


  核心提示:大陸和台灣對動物中文名各有各的叫法,名稱從未統一過。最常見的一例就是,大陸稱“大熊貓”,台灣叫“貓熊”。解放前,大陸動物園名牌是從右往左書寫“熊貓”,游客習慣從左往右讀,於是造成大陸稱“大熊貓”、台灣叫“貓熊”的現狀。

  11月6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台北宣布,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將抵台,大陸則接收台灣同胞贈予的長鬃山羊和梅花鹿各一對。

  聽說長鬃山羊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台灣特有的家養山羊的某個名貴品種,但也懷疑是不是野生動物,即台灣寶島的特有物種——台灣鬣羚。見到散布在媒體上的長鬃山羊的照片時,我才確定的確是內地稱為台灣鬣羚的動物。

  早在1989年大陸《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就將台灣鬣羚的名字寫入,並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台灣山地,台灣鬣羚比較常見(如玉山國家公園密度達22頭/平方公里),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在低地已經比較少見。台灣鬣羚屬於牛科鬣羚屬(Capricornis),鬣羚屬動物因有長而密的鬃毛而著稱,但唯獨台灣鬣羚幾乎沒有“長鬃”——顯然叫長鬃山羊名不副實。

  起初,我之所以迷惑,是由於長久以來,大陸和台灣對動物中文名各有各的叫法,名稱從未統一過。最常見的一例就是,大陸稱“大熊貓”,台灣叫“貓熊”。解放前,大陸動物園名牌是從右往左書寫“熊貓”,游客習慣從左往右讀,於是造成大陸稱“大熊貓”、台灣叫“貓熊”的現狀。幸好這種動物太出名了,即使名稱不同但還不至於混淆,但許多其他動物名稱的混亂卻讓人糊塗。

  你知道葉鼻蝠、鼬鼠、麝香貓、石虎、山羌、唐白鷺、巴鴨、冠郭公、臭青公都是什麼動物嗎?這些名稱是作為台灣動物的中文學名被確定的,而大陸將這些動物的中文學名分別確定為菊頭蝠、黃鼬、靈貓、豹貓、小麂、黃嘴白鷺、花臉鴨、紅翅鳳頭鵑、王錦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由於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不够豐富,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合作研究還相對很少,多少年來的隔閡致使兩岸對物種的稱呼各行其是,稱謂的差異導致了交流上的障礙。兩岸專家們已經在這方面達成共識:語言文字的差異與融合已成為影響海峽兩岸各方面交流的重要因素。

  值得欣慰的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長期以來致力於學科名詞的規範和統一,先後出版了多部學科的海峽兩岸的名詞對照,包括《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海峽兩岸昆蟲學名詞》等。我相信,科學界、自然保護人士、民間也都迫切需要海峽兩岸對物種名稱的規範和統一,以及其他各個領域內的語言文字方面的統一。只有語言上溝通了,文字和名詞統一了,兩岸人民的科學文化交流才能變得更加順暢和高效,我們才能向祖國統一的大業邁進更加堅實的一步。 (來源:北京科技報 作者:張勁碩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