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嘉樹:大陸對台戰略發生四點變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00:26:51


 
  “和平發展”首次被確定為和平統一實現以前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階段

  1949年以來,對台戰略的關鍵詞經歷一個變遷過程: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統一——和平發展。在毛、鄧兩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對台戰略中,與台灣當局的談判模式都被設計成“畢其功於一役”型,即雙方不談則已,要談就談統一問題,或曰直接解決台灣當局對於中央政府的歸順問題。到江澤民主席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由於台灣內部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台灣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更加強化,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相應提出“分步走”和“過渡階段”的構想,即江主席在《八項主張》中提出“做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1。但當時台灣方面“獨”的傾向加強,我方促統的緊迫感也隨之加強,因而一度有“台灣問題不能久拖不決”和“統一時間表”的思考。

  胡錦濤主持中央對台工作以來,針對國際形勢和台灣島內政治力量對比的新變化,進一步調整對台戰略,其中有一項已經被海內外論者公認:就是把“反獨”與“促統”視為有關聯但又有區隔的、不同的戰略階段,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在“反獨優先”階段,對台工作最重大的戰略目標就是堅決不讓法理台獨得逞。

  在2008年3月的選舉中,台灣人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兩岸中國人的“反獨”鬥爭也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台灣政局發生了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的積極變化。兩岸關係顯然已經邁出了“反獨優先”的戰略階段,那麼下一步是否該直接“促統”呢?

  其實,胡主席已經在中共的十七大上提前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政治報告》中鄭重對台灣各個政黨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胡主席並沒有強調“統一”。由此可知,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雙方談判的議題不會是統一問題即台灣當局對中央政府的歸順問題,而是如何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問題。換言之,在“反獨優先”和兩岸“共議統一”這兩個戰略階段之間,將有一段很長的“和平發展”階段。把“和平發展”明確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以建構兩岸和平發展互動框架做為銜接“反獨”與“促統”的樞紐工程,這是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台戰略的新創見,它細化了解決台灣問題的路徑選擇,使宏觀的大戰略首次有了具體的操作平台和分階段的戰術方案與戰術目標。

  早在1984年,鄧小平就指出:“因為我們精力要花在經濟建設上,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2。雖然“和平發展” 在字面上沒有“統一”,但它無疑是必須以“一個中國”為指導原則和基礎、以“統一”為指向和目標,雙方談出一些關於兩岸和平穩定互動的協議本身就是促統的實際體現,或者說是促統的初期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