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接受“央廣”專訪問答(主要內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3 16:38:21  


  中評社台北12月3日電/馬英九今天上午9時10分參訪台灣“中央廣播電台”,並接受專訪。以下是訪問主要內容: 

  ●兩岸協商經濟、民生優先 未來不排除政治議題

  問:明年上半年即將展開的“第三次江陳會”,除了兩岸金融合作列入議程外,政治性議題有可能進行初步協商或談判嗎?
  
  馬英九:關於“第三次江陳會”,目前的規劃還是經濟性跟民生性議題,譬如說包括兩岸金融可能簽備忘錄,又譬如說,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或者是其他有關投資保障這類的問題。這類的問題其實過去八年都沒有碰,而這些問題早就應該解決了。拖了八年,它的優先程度是非常的高。至於政治性的議題,目前還沒有做具體的規劃。未來當然不可能完全排除。所以我們先把迫切性高的先解決,這些經濟性的議題都跟我們的民生有很重大的關係,必須要優先解決。

  問:是,在此同時,政府如何化解部分人士擔憂台灣“主權”受到傷害的疑慮呢?
  
  馬英九:在整個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在,我知道民進黨跟若干在野人士,在這些議題上一直都有非常強烈的看法。但是,仔細的去分析一下,到底我們走到現在一共跟大陸簽了六個協議,有哪一個傷害到了台灣的“主權”?哪一個矮化了台灣的尊嚴呢?沒有看到有人說清楚過。後來我看有人說就是因為你們接受了九二共識,所以才這麼順利,而九二共識就是傷害我們“國家主權”。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換句話說,“憲法”本來就是一中的“憲法”,我們在“憲法”的架構下,跟對方進行協商,完全沒有傷害我們的“主權”。真正迫切的不是他喊誰“總統”,而是趕快把截彎取直做好,讓兩岸旅行更方便。有了這種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理解之後,兩岸關係就比較好推動了。民進黨過去執政的時候,就是沒有把這種優先順序搞清楚,一定要對方承認“一邊一國”,我們才能談。這樣的結果不但目的達不到,反而使得許多優先程度高的議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以致於使得台灣愈來愈“鎖國”,我們為什麼跟大陸改善關係之後,全世界都在肯定,全世界不會再說我們台灣是一個麻煩的製造者,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作法對整個區域或者對全世界都有利。這就表示我們對台灣的現狀以及對於國際的現勢,有更清楚而充分的瞭解。
  
  問:現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情況非常嚴重,您也講過這波金融寒冬時間可能會拖的比較長,現在是否有到谷底都不知道,所以想請教,在這麼嚴峻的國際經濟情勢之下,兩岸應該怎麼合作來度過這次的難關?
  
  ●兩岸合作以外匯幫助其他國家
  
  馬英九:兩岸的經濟其實都相當程度的倚重外銷,也就是“國外”的淨需求,這方面台灣又比大陸來得更倚重,因此當美國的市場、歐洲的市場乃至於大陸的市場開始萎縮,儘管程度不一,都會對台灣的外銷造成影響。而外銷又是我們經濟成長最主要的貢獻,他的貢獻程度有時候到七成到八成。外銷一萎縮當然會影響到我們。所以我們一方面擴大內需,當“國外”淨需求減少的時候,我們來提高“國內”的淨需求,但是跟大陸其實還有一些可以相互協助,乃致於在區域扮演一個協助角色的可能性,就是說雙方的大陸外匯存底有一兆九千億美金,台灣有兩千八百億,台灣大陸都是前五名的外匯持有“國”。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是有機會透過雙方的努力能夠在這方面相互合作,並且幫助其他地區的國家,當然這個部分還需要大家仔細來討論,“國內”的企業家也有提出類似的建議,我知道他們這次在APEC也有非正式的交換意見。這個議題不見得為了這一次,將來、你看看,在十年前有金融風暴,韓國的財政部還被國際貨幣基金所接管,所以各國出現這種財經危機的可能性,可能過一段時間,隨著經濟景氣的變化就會出現,所以我們永遠不要排除這種可能性,將來能夠在兩岸關係改善之後,在這個領域能夠建立某種協商或者互助的機制,我相信對兩岸、對區域都是正面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