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謝長廷說實話 民進黨後扁案時代到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1 08:07:22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在目前綠營的主流氛圍中,謝長廷選擇公開呼籲陳水扁“靜待法律審判,樹立司法公信力”的發言,還真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他甚至還說“民進黨需要準備,也要給馬先生一點時間”。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講實在話,謝長廷的這些發言,幾乎衝撞了綠營當下所有的“政治正確”,但持平地說,民進黨此刻所最缺少的,不就是這種聲音嗎? 

  可以理解,究竟“該怎麼處理扁家弊案?”一直是民進黨內最難解的習題。拋開派系糾葛不論,一方面經歷了八年的執政,民進黨現今檯面人物,有誰沒受過扁的提攜與照顧? 

  這是不管就情感論或是就利益論,都是很難清楚切割的;另一方面,隨著扁案內幕真相逐漸明朗,能夠替扁案解套的空間也愈來愈小,目前還可以藉司法人權或是程序正義的議題轉移焦點,惟一旦等到檢方正式起訴,所有涉案細節完整披露,可預見民進黨的形象將再次被拖累,甚至重創。謝長廷的表態,等於是提前將這個難題端上檯面。 

  可想而知,謝長廷這個立場,勢必會觸動民進黨內挺扁人士的敏感神經。 

  社論說,從陳水扁被檢方羈押前的所有政治操作,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陳水扁從頭到尾都不可能“靜待法律審判”,甚至我們可以預期,待起訴確定扁獲交保後,隨著審判的進程,一連串以“政治迫害”為名的群眾動員勢必立即竄起,屆時陳水扁肯定將戰線拉高到直接與馬對決的態勢,這種操作模式,怎麼可能會接受“給馬先生一點時間”的論述? 

  經歷過陳雲林訪台事件,乃至一連串綠營人士遭羈押的不愉快經驗,此刻綠營內部採取鷹派立場是容易的,也是有市場的;相對採取持平、和解的立場是困難的,甚至是會犯眾怒的。過去選擇後一立場的綠營人士,即便沒被批鬥,也難免被邊緣化。 

  講再白一點,謝長廷說這些話,對他自己在綠營內部的領導位置,其實是有風險的。 

  問題是,情勢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綠營內部難道要永遠壓抑這種聲音嗎?謝長廷與陳水扁隸屬同一世代,長期又處於競爭狀態,這或許是他還享有這種發言位置的原因,而讓這種聲音健康地發出來,對民進黨走出困境絕對是正面的。 

  不諱言說,這或許是民進黨邁向後扁時代所遭逢最痛苦的一次抉擇。 

  一種抉擇是勇敢地向扁案告別,擺脫過往的所有政治糾纏,靜待司法程序走完,同時將整個黨的戰略步伐,調整到政策的在野制衡,以蔡英文主席的能耐,這個格局是打得開的;另一種選擇就是將情境停格在扁案的政治糾葛裡,隨著扁案的司法進程,不斷擴大政治動員,升高藍綠對立,讓陳水扁持續引領民進黨未來的走向。這兩立場一個是向後看的,另一個即是向前看的。 

  而截至目前,在民進黨內採取第一種立場並公開加以倡議的,依舊還是少數。 

  謝長廷或有屬於他的政治算計(已有論者評論他做廣播節目是準備拔劍再起),但這個選擇終究不該只是謝長廷的選擇,綠營上下也真的不能再迴避了。畢竟民進黨未來命運終究不能跟扁案未來的命運綁在一起吧,扁案走到最後還是只有靜待司法解決一條路,難道還會有更好的政治解決途徑? 

  值此全球陷入空前的蕭條之際,每個國家的財經情勢都在拉緊報,台灣更是從政府到民間全面繃緊神經在因應,官員憂心景氣何時能回春,民眾則擔心自己是否會失業,一個消費券都能創造出那麼多的話題,可見得民間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那裡。 

  而一個在野黨選在此時與一個弊案掛在一起,會是一個有智慧的選擇嗎? 

  謝長廷說“應該給馬先生一點時間”,或許讓若干綠營人士聽來有些刺耳,但這確實也才是政黨輪替後的第一年,距離真正決戰的時刻還有一段時日呢,所以謝長廷前面一句話或許更重要:“民進黨需要準備”,這句話其實沒說錯,給馬英九一點時間,也是在給民進黨自己多一點準備的時間!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