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放軍報:打擊海盜是所有國家的義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1 16:29:34  


索馬里海盜劫船事件發生地示意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解放軍報文章指出,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發生在索馬里附近海域的海盜及武裝搶劫船舶事件達到63起,占同期全球總數的31.6%,比去年同期陡增75%,該地區已成為世界上海盜及武裝搶劫船舶事件發生最多的海域。特別是烏克蘭軍火船“法伊尼號”和沙特阿拉伯巨型油輪“天狼星號”被劫,更是震驚世界。 

  打擊海盜是所有國家的義務 

  海盜作為一種犯罪行為,不僅嚴重影響海洋生產秩序,影響海上航運安全,給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形勢造成負面影響,也對海上人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所以,國際社會自近代以來訂立了許多涉及預防、禁止和懲治海盜的國際公約。現有的國際公約主要有1958年的《公海公約》、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8年的《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動公約》、《國際船舶和港口設施保安規則》等。國際海事委員會還於2001年和2007年分別推出了《海盜和海上暴力行為的國內示範法》和針對海上犯罪行為供國家立法參考的《海上刑事法案準則草案》。 

  海盜行為屬於反人類的罪行,這一認識已經成為國際習慣規範。《公海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規定,所有國家應盡最大可能進行合作,以制止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的海盜行為。這裡採取“所有國家”的措辭,意味著打擊海盜並非僅僅是締約國的義務,締約國和非締約國都應承擔合作打擊海盜的義務。 

  同時,地區之間的有關協定也可作為該地區國家打擊海盜的相關法律基礎。像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16個亞洲國家就於2000年先後召開了3次關於打擊海盜和武裝搶劫船舶行為的會議,先後通過了《東京宣言》、《二○○○亞洲反海盜挑戰》、《東京示範行動計劃》,並於當年11月11日締結了《亞洲地區反海盜及武裝劫船合作協議》。該協議於2006年生效,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完善的一份地區反海盜協議,並在新加坡設立了信息共享中心。這些協議有力地促進了合作打擊海盜犯罪行動的開展。根據有關報告,2007年在馬六甲海峽海盜多發區的印度尼西亞周邊海域共發生12次海盜襲擊,較2006年的22次有明顯減少。 

  管轄權衝突重叠問題獲解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