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1976年華國鋒和葉劍英如何聯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3 10:34:01  


粉碎“四人幫”後,華國鋒與葉劍英在天安門城樓上
  沒有華國鋒和葉劍英的聯手,就不可能有粉碎“四人幫”的歷史舉動。記述當年這一過程的文章有很多,然而對華、葉是如何走到一起來的,卻都語焉不詳。其實,促成這段歷史的是我的父親熊向輝。此外還有葉帥的侄子葉選基和女婿劉詩昆。而我和家兄也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 

  華國鋒是誰?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在人們為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位總理去世而悲痛的時候,心中也壓著巨石般沉重的未知:誰來接替總理的位置?本來,這個問題很明了:當時衆望所歸的鄧小平。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從1975年秋開始,鄧小平已經再次地位不穩。他在一些重要場合的講話中毫不隱諱地否定文革,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滿,並招來了江青、張春橋、姚文元這些黨內極左派頭面人物的批判。 

  這次批判的勢頭很猛。宣傳機器本來就掌握在極左派手裡,加上他們善於造勢,評《水滸》批宋江的運動很快就將矛頭直指“黨內那個最大的走資派”了。不久,“最大的走資派”升級成為“不肯改悔”和“死不改悔”的“走資派”。連篇累牘的批判文章加上北大清華校園裡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形勢下,鄧小平接任國務院總理,除非是奇跡出現。 

  鄧既出局,按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排位的順序,很可能就是張春橋了。很多人在揪著心,看這個陰沉極左的人會不會登上總理的位置。在人們的懸念中,毛主席提名任命華國鋒為國務院代總理,經政治局同意,在1976年2月3日公布。這個任命,出乎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們的意料。這不僅因為華無論在國務院副總理的排序還是黨內的排序中,都在張春橋及其他好幾人之後,而且也因為在北京的高層幹部幾乎沒有人認識他。 

  熊向輝等人在慶幸大權沒有旁落到張春橋這樣的人手裡的同時,心中也升起一個大大的問號:華國鋒是誰?他是什麼人?最關鍵的是,他“是不是他們那一夥的”?誰也說不上來。 

  初識華國鋒 

  從簡歷上,可以知道時年55歲的華國鋒是山西人,1938年參加革命,解放後一直在湖南工作,1970年廬山會議之後從湖南省委第一書記任上調到中央。1972年謝富治去世後接任公安部長。1975年,升任國務院副總理。但是,這個簡歷卻無法表明華國鋒的政治態度:他是傾向江青那一夥的,還是反對他們那一夥的? 

  這在1976年的中國政治格局中,非常重要。由於文革的原因,當時中央領導層形成了兩個涇渭分明的派別:以江青一夥靠文革中造反上來的極左派,和被封為“保守勢力”的務實派。務實派,主要由那些在文革中起起伏伏的“老家夥”們組成。極左派搞得民不聊生;而務實派比較關心國計民生,希望國家穩定。 

  周恩來病重不能視事後,鄧小平成為黨內務實派的核心人物。可是他的政治地位不保之後,極左派的氣焰就囂張起來。現在上來了這個大家都不熟悉的華國鋒,他的政治傾向,自然令人關心。 

  在熊向輝等人的疑惑中,時間進入了1976年4月。首都群衆利用清明節,自發去天安門廣場送花圈,表達對周總理和其他先烈的哀思,發洩對極左派的不滿,驚天動地。最後的結果是鄧小平徹底下台、華國鋒再度擢升:國務院總理不再是“代”任而是實職,同時成為黨中央負責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這個1976年4月6日公布的任命,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批鄧已經公開。就在這時,楊振寧要來北京。周總理生前非常重視這些美籍華人科學家的工作。他們來,總理都要盡量安排會見談話。如今,總理不在了,這個工作如何做? 

  楊振寧的來訪,早在1976年1月就由幾個部門做出了計劃,並已請示中央同意。當時華國鋒是主管科學院的副總理,楊振寧來了自然由他見。短短兩個多月,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華國鋒已經成為國務院總理。如果按原來的安排見,那楊振寧就成為他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負責人之後所見的第一位客人。而楊既不是國家元首也不是政府首腦,華第一個見他是否合適?如果華不見他,又該誰來見他?同時,毛主席還能不能見楊? 

  負責接待的熊向輝就這些問題,給華國鋒的秘書打電話請示。4月16日,華國鋒的秘書打來電話,要熊向輝當晚去匯報楊振寧來訪情況。熊向輝向華國鋒匯報了此前鄧穎超會見楊的情況,也談到楊來北京前,先到上海,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的徐景賢見了他,跟他大談批鄧,並送給他上海復旦大學批鄧大字報選。楊振寧不收,說,我的箱子裝滿了。他對批鄧也不表態。這時,華國鋒開腔了:何必送那些東西呢,不能強加於人嘛! 

  關於見不見楊振寧的問題,他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原來安排是我見,如果我不見,誰見呢?——按照新排位,華國鋒的下面就是張春橋。顯然華國鋒不傾向讓張春橋來見楊振寧。 

  華同時決定,考慮到毛主席的身體情況和工作情況,這次毛主席就不見楊振寧了。為此,華當即提筆,起草了一個給中央的報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