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經濟時評:地方騰籠換鳥顯得急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7 14:05:07  


  《人民日報》25日在第九版“經濟時評”欄目發表題為《擴大就業須善待中小企業》的文章指出,一些地方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急躁,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這直接影響了農民工的收入,隨之波及農村消費市場。文章稱,一提起中小企業,有些人就會想到落後生產力,此類觀點未免失之偏頗。政府必須出實招、出重拳,減輕企業負擔。全文如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保證就業才能保證收入,擴內需、保增長的目標才能成為現實。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中小企業涵蓋了我國75%以上城鎮就業人員。擴大就業,必然要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前一時期,中小企業內外交困,舉步維艱。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似乎成為“兩高一低”的代名詞,被看做產業升級的障礙。一些地方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急躁,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強力來襲,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直接影響農民工的收入,隨之波及農村消費市場,而這個市場一向被認為是促消費的重要潛力來源。改革開放30年,農民收入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進城打工成為很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企業倒閉了,農民返鄉了,掙錢的路沒有了,農村消費潛力怎麼挖?

  保證就業,社會才能穩定。我國目前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期,大量農村勞動力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較長時間內適度保留一定比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有必要。今年6月以來,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幫扶中小企業的舉措,包括三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存貸款利率、加大資金支持等。這些措施已在發揮作用,但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看問題。一提起中小企業,有些人就會想到落後生產力,此類觀點未免失之偏頗。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65%的發明專利,75%的企業技術創新成果,80%的新品開發由中小企業實現。中小企業並不是“只會污染,不懂生產”。即便真有“兩高一低”的中小企業需要調整乃至淘汰,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壓縮其生存空間。無論是促進轉型升級,還是搬遷轉移,都要給企業留出時間,都需要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中小企業活,經濟才能活。政府必須出實招、出重拳,全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除了一般性的增支減稅,政府應考慮承擔更多責任,減輕企業負擔。比如,可加大對環保的投入,讓中小企業享有低成本的環保基礎設施;加大對勞動保障的投入比例,這樣不僅為企業分擔了勞保成本,還增加了就業者收入。如此循序漸進,在保增長的同時實現調結構,前景可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