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銘清:歷史機遇難得 緊緊抓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30 13:59:39  


  
  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的文章如何開篇? 

  胡錦濤總書記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關健時刻提出了:“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重要主張。他指出:首先要建立互信,這對推動兩岸關係至關重要。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雙方建立互信的基礎。只要在這個核心問題上立場一致,其它事情都好商量。其次要擱置爭議。因為在兩岸關係發展中,不但還存在一些歷史遣留問題,而且今後還可能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一些症結問題一時不易解決。我們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務實面對,妥善處理。對一些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擱置起來。擱置爭議需要政治智慧。有了互信,再加上擱置爭議,雙方就能夠求同存異,也就能夠通過交流和協商不斷積累共識、共創雙嬴。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字方針,為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在反“台獨”門爭取得重大勝利,“台獨”分裂勢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嚴重干擾減少的情況下,對台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從反“台獨”轉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上來。兩岸雙方只有緊緊抓住並且切實用好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機遇,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才能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創造條件,兩岸關係才有望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2008年6月,中斷了9年的海協、海基“兩會”恢復了協商。在“兩會”恢復了協商並達成兩項協議,取得了積極成果後,胡錦濤總書記對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的良好開端給予肯定,並就兩岸協商談判提出了“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積累共識、務實進取”的重要主張。這一主張對推動兩岸協商,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的30年,大陸方面關於盡快進行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談判的呼籲從來沒有停止過。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2008年5月,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表示:國民黨已經將2005年4月國共兩黨領導人共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正式列入黨的政綱。這不僅是對台灣民眾而且是對兩岸同胞作出的承諾。國民黨將一如既往繼續加以推動落實。 

  國共兩黨都希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美好未來。在兩岸關係更加密切,和平發展已具備堅實的基礎和強勁動力的有利條件下,今後的協商中,就可以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為基礎,妥善規劃協商議題和步驟,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推進協商議程,為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創造條件。 

  今天,《告台灣同胞書》關於“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的呼籲,已經實現。但是,《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祖國統一這一“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神聖使命”尚未完成。《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詰問:“如果我們還不盡快結束目前這種分裂局面,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我們何以告慰列祖列宗?何以自解於子孫後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屬黃帝子孫,誰願成為民族的千古罪人?”尚未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 

  恩格斯說過:歷史的退步,應該由歷史的進步來補償。30年的蹉跎歲月,應該由只爭朝夕的精神來補償。此次兩會會長的台北會談正是秉持了這樣的精神。未來兩岸如能進一步本著這樣的態度,努力開創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還有甚麼事情不能做到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詰問,兩岸同胞一定會用實際行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