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08非常之年 中國外交更趨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2 14:58:52  


 
  在“3·14”事件中,外交部組織外國駐華使團官員赴拉薩參觀,兩次組織境外記者團赴藏區采訪,以事實說明事件真相。在汶川地震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地震震中映秀鎮舉行新聞發布會,第一時間公布傷亡人員和面臨困難;外國記者允許進入災區采訪。針對奧運會,中國專門頒布了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奧運會結束後,規定的主要原則以長效法規固定下來。外國記者采訪不再需要由國內單位接待并陪同。 

  2008年是中國震動世界的一年,也是世界充分了解中國的一年。正像《紐約時報》社論所說的那樣,中國好了,世界才好。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國際事”和“國內事”越來越密不可分,中國政府適時提出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中國的外交也由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間接服務於國民,逐步發展為更直接服務於國民的新外交。 

  與世界共迎挑戰 

  俄羅斯《獨立報》指出,過去的一年,武裝衝突和金融問題成為世界的主要內容。在這種背景下,外交活動不得不轉而面向最尖銳的問題,變成了危機外交。 

  中國顯然是危機外交的贏家。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驟然間席卷全球,中國也遭遇了經濟下滑的挑戰。11月初,美國政府拒絕通用汽車提出的100億美元融資計劃的第二天,廣東佛山的梁鳳儀就接到通知,通用公司與她的汽車配件公司簽的訂單量削減20%。 

  危急關頭,中國敢於擔當,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給全世界打氣——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在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會議上,中國首次全面系統提出有關世界經濟體系建設的主張——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體系、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公平有效的全球發展體系;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中國呼籲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中國果斷將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調整為會議主要議題,推動各方深入探討應對危機的辦法。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擴大內需,在國內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中國保持經濟金融的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除了應對金融危機,中國還在氣候變化、能源、糧食等全球性問題上加強與全球的合作,承擔自己的責任,為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推動世界穩定與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於糧食問題,中國以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決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吃飯問題,對世界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并承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外提供援助;關於氣候變化問題,中國呼籲應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綜合解決,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努力;關於能源問題,中國呼籲各國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推動能源開發利用互利合作。 

  中國更在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津巴布韋問題、達爾富爾問題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化解了危機。 

  歲末,中國派海軍艦艇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這是中國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人道主義義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綫安全。 

  正如楊潔篪外長所言,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互利共贏方向發展,顯示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發展事業的重大責任感和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戰略思考。 

  與昨天相輝映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0周年,歲末年初是中美建交30周年。這3個30周年絕不是簡單的巧合。站在中國外交的歷史節點上回望2008年,傳統外交有了許多新的發展。 

  經過30年的發展,中美兩國從“初相識”到過去一年裡深度互動。胡錦濤主席和布什總統在一年內數次會面,戰略對話、戰略經濟對話持續發展,兩國建設性合作成果顯著。兩國前11個月貿易額突破2700億美元,是30年前的100多倍。 

  中日關系全面恢複,重上正軌。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0年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第四個政治文件,確保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健康發展。回望30年的風雨,兩國領導人都對得來不易的局面倍加珍惜。 

  中國和俄羅斯4300多公裡的邊界全部確定。雙方還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2008年還是中國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關系深入發展的一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通過《三國夥伴關系聯合聲明》,將會議機制化。中國倡導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正式啓動,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國政府首次發布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政策文件,胡錦濤主席出訪拉美,使中拉關系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中非關系經貿合作領域增加,政治關系繼續加強。 

  中國的身影在多邊舞台上也頻繁出現。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等地區論壇,中國倡導“和諧世界”,促成各方達成共識,為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面對國家和民族利益,中國外交也絕不會妥協。歐盟個別國家在西藏問題上的做法遭到了中國的強烈抗議。法國總統薩科齊不久前執意會見西藏分裂分子達賴,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國政府作出了推遲中歐領導人會議的決定,顯示出中國外交在事關主權的核心問題上的嚴正態度。 

  弱國無外交。30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變化,創造了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也為中國外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外交更加自信、務實、透明、靈活,正因為它站在一個巨人——發展的中國的肩膀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