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文化產業受創 馬英九:三通有助提振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7 10:43:14  


  中評社台北1月17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忙著挽救台灣經濟,也開始關注台灣文化產業發展。馬英九指出,在全球金融海嘯籠罩下,文化界受到很大的傷害。透過兩岸開放,可將台灣的創作作為世界華人社會的BBC或CNN;兩岸三通後,讓台灣的文化創意產品在全球10多億華人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為了提振台灣的文化產業,國民黨去年底在兩岸國共論壇探討金融交流議題之外,兩岸也共同安排了一場“文化沙龍”,提高對台灣文化發展的關注。馬英九與蕭萬長昨天也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表示政府將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

  馬英九表示,在全球金融海嘯籠罩下,文化界受到很大的傷害,許多表演藝術團體取消演出或展覽,讓文化工作者在生活上發生困難,這是一大危機,政府更應該在此刻積極思考如何幫助文化產業度過難關,找出新方向。

  馬英九指出,文化是社會生命力所在,愈是困頓的時候,愈需要文化所散發的力量幫助人民共度難關。馬英九表示,“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但文化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偉大”,而“經濟建設可以使一個國家壯大,但文化建設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得偉大”。他期盼政府能真正做到“文化治國”,讓大家在多年後會記憶有一位“文化總統”馬英九。

  馬英九強調,台灣推動文創產業有許多優勢,一是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的社會,一年出版的圖書種類計4、5萬種,大陸有20多萬種,但大陸人口是台灣的56倍,依比例而言,台灣的出版業在華文世界中儼然是一個重鎮,有許多重要的文學作品都在台灣出版。

  馬英九說,優勢之二,是兩岸的開放讓台灣與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相互連結,使得台灣許多從事文化服務業者有新商機及新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透過兩岸的開放,可以將台灣的創作作為世界華人社會的BBC或CNN;兩岸三通後,讓台灣的文化創意產品在全球10多億華人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馬英九表示,優勢之三,是台灣有好的環境、機會及人才,可以吸引世界各國投資台灣文化產業。他希望透過政府相關部會的整合,找出最好的發揮機會,進而成為產業、產品,也能成為華文世界都能欣賞、分享的創意。


    相關專題: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