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緩解就業 出路不一定在香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0 15:39:37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緩解就業 出路不一定在香港”的社評表示,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最新一期就業數字,由二○○八年十月至十二月,失業率達到百分之四點一,比對上三個月增加了零點三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十四萬一千三百人,增加了約五千人。

  社評說,此次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是在去年九月發生的,昨日發表的就業數字,可以說已經初步反映了“海嘯”對本港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但百分之四點一的失業率,似乎遠未反映這一“衝擊波”的真正強度、幅度或殺傷力。春節一過,就是必須面對現實的嚴峻時刻,下一期失業率將會較百分之四點一明顯上升,已是無可避免之事。從昨日公布的失業數字看來,“重災區”是裝修及維修業、飲食業、進出口貿易業、運輸業以及製造業。這些業界的就業情況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人數眾多,二是普遍屬低學歷、低技術及年齡中高,要解決這部分人的失業問題,基本上只能“原地再就業”,要大幅轉業不太可能。因此,手上掌握有十大基建工程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共設施工程的特區政府,是解決這一部分人就業問題的“救世主”,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日透露,下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將會達到二百九十億元,可創造約四萬五千三百個就業機會。

  這四萬五千三百個職位如果能夠及時、全部推出,力度當然是大的;但問題在於“十大”在今年內大多數都仍處於諮詢、顧問、規劃的階段,確實能“上馬”的只是一些中小型地區工程,如此四萬五千三百個就業職位恐怕仍是“遠水難救近火”。因此,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基建工程的推行模式和步驟,恐怕都有再作“加速”調整的必要。當然,市民都明白,政府對公帑的運用必須審慎,既有的諮詢、招標、立法等程序也不能繞過,但“救場如救火”,如果這邊廂失業率已如脫韁野馬般飆升,那邊廂基建工程審批仍在“嘆慢板”,那麼政府就有可能“好心辦壞事”,不僅被指緩解失業無能,甚至有可能積聚較大怨氣,影響到社會的安定。這是特區政府必須三思及正視的。

  社評指出,眼前,春節是就業的一道關,而同樣不容易過的另一道“就業關”,將在今年年中七、八月間出現。屆時,大批中學、大學畢業生離開校門、湧入社會,而照目前的情況及走勢看,這群毫無工作經驗的“新秀”想要在就業市場中分一杯羹,真是談何容易。

  社評認為,面對此一情況,特區政府有必要“兵分兩路”,一方面加速基建工程上馬,緩解基層就業,另一方面則是另闢蹊徑,為未來一大批新畢業生開拓不同於以往的就業市場,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途徑就是協助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到內地就業,由政府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內地就業市場雖然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但“天地”總比香港大得多,而本港大學生在語言能力、專業培訓以及創意上較內地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能打破一定要在本港就業的觀念,把目光看長、看遠,說不定就可以創造奇蹟,不僅可以緩解當前本港的就業壓力,更可以為今後本港與內地經濟的進一步融合打開局面,做出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